第13部分(第2/4 页)
并且适量购买。由于犀川北岸、善光寺坪附近的旭山城掌握在武田军手中,致使长尾军无法继续南下。为了与旭山城的武田军对峙,景虎在旭山城以北、裾花川对岸的葛山修筑了葛山城。此城构筑在善光寺后山通往越后的要道上,是防守越后的前冲,后来又作了长尾氏葛山众的居城。它距离越后较近,兵粮充足,顿时给旭山城守军带来很大压力,两军陷入胶着,相持二百日之久。
为了结束对峙局面,晴信决定以放弃无法固守的旭山城为条件,换得景虎撤军。于是,他请出今川氏的军师太原雪斋和尚从中斡旋,调停两家议和。由这位在京都建仁寺修行的高僧从中作保,和议很快便达成了,武田军撤出旭山城,而长尾军也撤回越后,第二次川中岛合战以两家罢兵而告终。
没想到,完成使命的雪斋回到骏府不久便突然辞世,享年六十岁。他的死使得今川义元失去了一条有力臂膀,今川氏的命运之轮也从此发生了转变。这边有人离世,那边也同样有人受到死神的召唤,晴信的侧室诹访御料人于同年十一月初六,在诹访的小坂观音院病故,年仅二十五岁。她生前为晴信生下过一子,此子作为诹访氏的继承人一直随母居于诹访郡,此时年仅十岁,他就是后来的武田胜赖。与此同时,木曾谷的木曾义昌向驻扎在薮原寨的秋山信友表示归顺。为了拉拢义昌,晴信采用了恩威并用的策略。在逼降义昌后,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义昌,从而巩固了整个信浓。
回到越后的景虎也没闲着,开始着手处理一场严重的内乱,这也是他从川中岛退兵的真正目的。引起这次*的原因是,作为上杉氏旧臣的越中箕冠城城主大熊朝秀与长尾氏谱代重臣直江、本庄两家为土地归属问题发生矛盾。这场*既是越后各领主之间年积月累的土地归属问题之争,也是长尾氏谱代重臣与旧守护上杉氏家臣之间的派系之争。最后,景虎为顾全大局,将土地判给了大熊朝秀。
晴信在退回领地后,开始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继续对抗上杉氏势力。弘治二年(1556)三月,晴信请与之交往多年的葛山众菩提寺、静松寺住持煽动葛山众叛乱。八月初八,晴信写信督促真田幸隆尽快攻陷尼饰城(今长野巿长代町),以确保从小县郡经地藏峠,到川中岛道路的畅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年三月,景虎突然宣布退隐,致使长尾氏内部产生极大混乱。经景虎族兄长尾政景的再三劝告,最终打消了景虎退隐的念头。八月十七,景虎正式宣布取消引退。在此期间,晴信乘长尾氏内乱,离间反感景虎的大熊朝秀反叛。陆奥国(其领域变动过四次,一般上讲,包含今天的福岛县、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秋田县东北的鹿角市与小坂町,又称奥州)会津郡的芦名氏家臣、黑川城城主山内舜通和越后的赤谷城城主 小田切安艺守 出兵牵制长尾氏东面,以呼应朝秀。而朝秀则由越中出兵,往越后攻击。同年八月廿三,景虎派遣上野家成讨平了朝秀的叛乱。朝秀逃往甲斐,投靠了武田氏。弘治三年(1557)二月,晴信借越后下大雪,景虎出兵困难之机,由北信浓出兵,在内应的协助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葛山城,城中守军全部阵亡。由此,晴信掌握了以善光寺坪为中心的广大地方。此后,武田军更攻陷长尾氏的长沼城(今长野巿)和大仓城(今上水内邵丰野町),并劝降饭绳神社和户隐神社(今上水内郡户隐村)。户隐神社三院的长尾秀虎不肯归降,逃往越后。
晴信进占善光寺坪的消息传到越后,二月十六,景虎写信予越后豪强色部胜长,催促其出兵参阵,但色部胜长并未理会。三月十八与四月廿一,景虎又两度要求色部胜长出兵援助。在此期间,晴信曾出兵攻击饭山城(今饭山巿),守将高梨政赖急忙向景虎求援。晴信随后正式开始了其“上州攻略”,大举入侵上野。同年四月,晴信以呼应北条氏康的东武藏&;#8226;下野(今栃木县,俗称下州,又称野州)攻略为名,以嫡子武田义信为总大将,率饭富虎昌、内藤昌丰、马场信房、诸室昌清及一万三千人马越过余地峠,攻击西上野重镇——箕轮城。
早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北条氏康乘河越夜袭之余威,击败关东管领上杉宪政,攻克上野的平井城,宪政则亡命越后,投靠了景虎。两年后,氏康又攻克古河城,立外甥足利义氏为古河公方。自此,北条氏基本控制关东地区。而在宪政逃往越后以后,上野国一直由箕轮城城主长野业正主持。业正将上野的上杉氏旧部召集到箕轮城,准备以坚城为依托,对抗北条和武田,他们也因此被称为“箕轮众”。
四月初,业正率西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