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人、议员,而韦伯的父亲则是一名庸庸无为的普通商人。在韦伯这位苏格兰贵胄眼中,这是极为不齿的事!他认为一个身体里流淌着高贵血液的人,就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也是自己同曹啸林结为同盟的重要原因,两人都认为,做生意,人人皆可,但是从事间谍工作和寻找宝藏,则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
想到此处,韦伯心中激情荡漾,他掏出一把精致的小口琴,向着夜空吹奏起一支名为《往昔时光》的苏格兰民谣,这是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品,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老歌曲。韦伯并不擅长吹奏口琴,他更擅长吹奏家乡的风笛,据说这种苏格兰特有的乐器起源于古罗马,是一种带有空气袋的吹奏管,由吹奏者向空气袋中吹气,再把空气袋中的气流压送到装在空气袋上的簧管而发音的乐器。当年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时,将这种特殊的乐器带了进来,成为苏格兰人特有的乐器。每当韦伯想家的时侯,便会吹奏口琴,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
吹奏乐曲的韦伯,眼眶逐渐湿润了,他心中默默地念诵着诗词:
“老朋友哪能遗忘,
哪能不放在心上?
老朋哪能遗忘,
还有往昔的时光?
。。。。。。。。
忠实的老友, 伸出你的手
让我们握手聚一堂,
再来痛饮欢乐酒,
为了往昔的时光!”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正如曹啸林预料的那样,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以后,分成左右两路人马,准备离开嘉绒山谷,向陕甘方向运动。没有人想到的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没有听从中央的指示,擅自率部南下,导致了大部分红军三出草地,队伍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为了挽回战局,张国焘听从了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建议,停止南下,率领部队向嘉绒草地开拔,准备与来自湖北的红二方面军会合,一起“北上抗日”。陈戊率领的干部团,担任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转移的任务。
这是一处靠山傍水的山岗,四周的山民早已跑得跑,躲的躲,只剩下一个个冒着炊烟的碉楼和无人照料的果林。翻过这道山梁,爬过一道雪山,便是一望无际的嘉绒草地。这是兵家必争之地,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此地,再恰当不过了。
当夜幕徐徐拉下时,仗打响了。先是一阵猛烈的排炮砸在山岗之上,烟雾尚未散尽,一波国民党士兵呈纵队向红军阵地浩浩荡荡地杀来。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在督战队军官的呵斥下,心有余悸地前进着。红军阵地上悄无声息,仿佛所有的人都被刚才的排炮炸死了,或是畏惧国军的炮火和威严,逃之夭夭了。
当队伍离红军阵地接近五十米时,一阵冰冷刺骨的寒风迎面袭来,纵队的前面发出一阵乱糟糟的叫骂声和抱怨声,没等督战官开口说话,一声枪响,他眉心中弹,当场毙命。随即,红军阵地飞来无数颗手榴弹,在敌人群中炸开了花,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山岗间的国民党士兵顿时乱成一团,跑的跑,逃的逃,有的干脆双手举枪,跪在地上,习惯性地准备接受红军的缴械。。。。。。
山岗下响起阵阵枪炮声,溃散的国民党士兵被督战队的枪炮赶了回来,在银元和烟土的刺激下,片刻间疯癫起来,像一群无可救药的疯狗,红着眼珠子,狂吠着扑向红军的阵地。一场残酷的肉搏战开始了。几百人手持各种兵器,刺刀、大刀、匕首、铁锹甚至岩石和木棍,在小小的山岗上舍命相搏。夜空里,杀声震天,白刃相撞发出阵阵金属碰撞之声,不断有人捂着伤口倒在地上,时不时传来悲戚的哭叫声。
月光照射在山岗上,国民党部队已经被击溃,地上横七竖八地仰躺着敌人的尸体,沙土已经被侵得鲜红,插在山冈上的红旗,在风中不安地簌簌抖动。红旗下,站立着两个浑身是血的汉子,两人光着膀子,一人手持星月弯刀,一人扛着把羌人特有的战刀,两人喝着酒壶中的青稞酒,对视一看,仰天大笑。这便是干部团团长陈戊与连长杨云山。杨云山是羌寨头人的儿子,当年他与陈戊一道,带着手下十几个羌族兄弟一起投了红军。淡淡光芒下,两人身上显露出美丽的图画。。。。。。。
战斗间歇,杨云山掏出羌笛,吹奏起来。他胸前挂着一块闪亮的白石,这是羌人特有的饰品,也是羌人最敬重的白石神的象征。杨云山的羌笛是祖传之物,是其先祖猎杀了一头雪豹后,用豹骨制成,十分精致。阵地上,飘荡着动人的笛声,时而低回折颠如流水落花,时而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