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页)
不理睬他;最后一晚在一起时,却原谅他拥抱他。
第二天早晨,他最后碰一下她伸出的手,转身返回密西西比。
回家后不几个星期,福克纳过48 岁生日,写《喧哗与骚动》的附录,是他应允为《袖珍本作品集》而作的。他不读一遍全书、也不担心与正文的统一问题,振笔疾书,一个个人物又活了起来。写作顺利而迅速,他最后一次整理了康普生的家谱,从1699~1945 年。它不同于考利的《约克那帕塔法金书》中的一切,同福克纳自己构思的《金书》中的萨托里斯家谱十分相似。
后来谈起这个附录时,称之为第五次讲这则故事,也是最后一次企图讲完这则故事。然而,这个附录不止是一个老设想的复活,也不止是一则老故事的重述,它让人看出福克纳越来越为之吸引的东西:从自己的小说中再化出小说来。他担心年纪、荒疏和好莱坞会影响自己的才华和事业,便把悠久的心事化作虚构的源泉:《附录》不仅重现原有的内容,而且检阅记忆的流水。
回溯康普生家的根源时,作者把我们从苏格兰带到卡洛莱纳、肯塔基、再到密西西比;他追忆了一个名叫伊凯莫图贝的“被推翻的美洲国王”、一个叫贾克逊的总统和一个叫作蓬或者蓬纳的探险家,把我们带入美国的历史。此外,还介绍了康普生大厦的建筑师,令人想起塞特潘的建筑师;连康普生家“用轮船从法国运来的”
家具,也令人联想起塞特潘家的进口货珍品。虽然有些人物,特别是杰生、本吉、迪尔西和勒斯特,没有多大变化,昆了却是被简单化了,凯蒂的形象不再那么高大。
福克纳不再从侧面虚写,而是平铺直叙、扼要介绍凯蒂的一生,让我们看到她同一个德国军官并肩站在一辆豪华赛车旁。虽然在处理凯蒂这个人物时不免心慈手软,但为她构造的命运在某些方面比夏洛特更加可怕。迪尔西手上拿了一张可能是凯蒂的相片,一眼不看便小心地折叠起来,默默地流泪。她不愿问相片上的人是不是凯蒂,“因为她知道凯蒂不愿得救,反正已没有值得拯救的东西,也没有值得失去的东西了。”10 月中旬写完《附录》时,福克纳正在压缩考利的长篇序言中的传记部分,特别是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处。最后,说服考利只提1918 年参加英国皇家空军,避而不谈未在法国上空英勇作战一事。1946 年4 月出版的《袖珍本福克纳作品集》,对福克纳曾否光荣负伤一事,不置可否。
1945 年末、1946 年初的其他打算便没有这样顺利。10 月,他决定直接向贾克·华纳呼吁,强调自己不善于编剧,电影厂得不偿失;自己年已47岁,已经虚掷大好时光,“不敢再虚度年华了,因此请求电影厂同我解约。”陈词恳切动人,可惜高估了华纳的最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回信由华纳的律师而不是华纳本人出面,拒不同意,劝他立即签署请假协议,接受任务。
福克纳决定置之不理,努力创作。写完给考利的东西后,执拗地写《寓言》,但工作既无节奏又无进展。一方面怕法律强迫他执行亨顿的合同,一方面担心银行存款日益下降,会迫使他执行亨顿的合同,他简直一筹莫展。
到2 月,只好从命,定于3 月去好莱坞。计划启程前几天,哈罗德·奥柏和罗伯特·哈斯出面干预,愿尽全力帮助他解除这双重的优虑。他们一方面叫他留在牛津等待,一方面挽请认识贾克·华纳的贝内特·瑟夫居间调停。由一个商界人士而不是什么窝囊废前来谈判,华纳同意了。公司给福克纳无限期的长假,不追索小说的所有权。听说华纳兄弟公司让步,兰登书屋同意预支给福克纳每周500 元,直到《寓言》完成。福克纳如释重负,1946 年3 月写信给哈斯说:“我现在感觉良好、快活,多谢你和哈罗德。”不久,又有好消息使福克纳精神振奋。《袖珍本福克纳作品集》得到好评,考利的设想终于推动了对福克纳的成就的重新评价。眼下,兰登书屋已准备再版《暄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收入《现代文库》;这又带来其他几部小说的再版。夏天,哈罗德·奥柏通知他雷电华影业公司有意买下《死亡制动器》和《荣誉》的版权,卡格尼制片公司要买《两个士兵》,总计可得一万余元。11 月和12 月,他得到了一直想做的那种电影工作:即在牛津写作又赚大钱。
不久又发现,问题还在写作;写作顺利时,他全神贯注,深信这部寓言将是“惊世巨著”;写作慢下来时,意识到这种新的样式多不熟悉多不容易;写不下去时,便担心自己被好莱坞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