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的日子或月份,以及像1994年大幅加息这样的打击,但是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从1991年到1999年(包括1991年和1999年)每年都有盈利,年平均收益率达20。8%。这样的结果足以让投资者产生乐观情绪,欣然接受看涨题材。
最初几年,成长股的表现比价值股略好—可能是已经在80年代取得良好业绩的价值股冲高回落所致—同样提高了投资者高度重视公司成长潜力的意愿。
投资者为技术创新着迷。宽带、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似乎有改变世界的可能,科技企业家和电信企业家受到追捧。
科技股上涨,吸引更多人买进,股价继而进一步上涨,像往常一样表现为不可阻挡的良性循环进程。
在多数牛市中,貌似合乎逻辑的理论都或多或少起着一定的作用,以下理论也不例外:因为公司表现好,所以科技股的表现将胜过其他股票。更多的科技股将被纳入股指中,它们在经济中重要性将不断提高。指数基金和模仿指数的隐蔽型指数基金将买入更多的科技股,积极投资者也将跟进。更多的人会制订401(k)养老计划,因此401(k)投资者将会提高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比重,以及科技股在股票中的比重。因此,科技股必须上涨,而且上涨速度必须超过其他股票,只有这样才会继续吸引更多的购买。所有现象都在短期内实际发生了的事实,助长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轻信。
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科技股在发行首日就上涨数十甚至于数百个百分点,十足一副必胜者的姿态。寻求IPO成为普遍的狂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IPO时发生的一切特别有蛊惑性。大致情形如下:办公室里坐你隔壁的家伙告诉你他在买一个IPO。你问他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他说他不知道,但是他的经纪人告诉他发行首日股价会翻番。你说这很荒谬。一星期后他告诉你,他的股票没有翻番……而是变成了原来的3倍,但他仍然不知道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几次之后,这个过程开始变得令人难以抗拒。你知道这毫无道理可言,但是你不想继续让人感觉你像个傻子似的。典型的妥协表现是,接下来的某公司的IPO你买进了几百股……并且因为你这样的新买家的买入行为,这把火有越烧越旺的势头。
投资了成功的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吸引了高度关注和大量资金。谷歌上市那年,为它提供种子资金的风投基金上涨了350%。
科技股投资者的智慧得到了媒体的盛赞。受经验和怀疑的限制最少的人—因而也是赚钱最多的人—大多30出头,甚至20多岁。从来没有人指出来过,他们的成功也许只不过受益于非理性市场,而不是因为他们绝顶聪明。
还记得我前面关于所有的泡沫都始于一点点事实的见解吗?在这个的例子中,科技的巨大潜力就是事实的种子,随之而来的看涨理论为之添加了肥料,正在并且看似永不停息的价格上涨进一步推波助澜。
当然,对科技、电子商务和电信股票的所有狂热追捧,都源自这类公司改变世界的潜力。我丝毫不怀疑这些进步正在彻底改变着我们所知的生活,也丝毫不怀疑它们将会使世界哪怕与仅仅几年之前相比都截然不同。挑战在于指出它们中哪一个是制胜投资,以及它们现在实际价值几何……现在说科技、互联网和电信即将盛极而衰好比螳臂当车,但我必须告诉你的是,它们已经从巨大的繁荣中受益,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审视它们。
《BUBBLE。》,2000年1月3日写下2000年1月的备忘录之后不久,不堪重负的科技股甚至在没有任何引发下跌的外部事件的情况下开始崩溃。股价过高亟须调整的事实忽然之间明朗起来。每当投资热过气的时候,《华尔街日报》就会用一张表格来显示由此造成的损失,典型股票通常会跌90%或更多。在科技泡沫破灭的时候,表格上显示的损失在99%以上。自大萧条后,综合股价指数首次遭遇为期3年的衰退,而科技股—以及整体股票市场—看上去不再有任何特别之处。
回顾过去的10年,我们看到,科技发展的确已经改变了世界。成功企业有着巨大的价值,报纸业和CD业等行业受到了深远影响。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投资者在泡沫中往往置常识而不顾,他们忽略了很多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成功,股市会有漫长的震荡过程,提供免费服务难以盈利,以高市售率(因为没有利润,所以不能用市盈率)定价的亏损公司的股票有着巨大的风险。
贪婪、兴奋、不理性、丧失怀疑以及忽视价值,令人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