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页)
他这次回转岢岚城,沿途也是以急行军而回。士兵们如今都已经获数日休假,纷纷回家,好好歇息。而这几天他准备先将事情议好,安置好远征战士的赏赐以及抚恤。然后再祭拜过战死的将士,这样远征将士也是可以一口气休息几天后,更快的缓过气来。
刚刚回转,气也没喘一口。此时他端坐黄花梨官帽椅上听镇抚官李天斗进行总结报告,双目似闭非闭,偶尔端起身旁茶盏呷一口。后墙上,就是那副巨大的画壁,气象森严。
“此次大战,我镇西军战死将士九百二十五人,伤残者一千四百六十七人。依镇西将军之令,大军班师回卫,祭拜殉国将士之后,依律给伤亡将士抚恤。”
“战死者,每家抚恤安家银五十两,伤残者,每家抚恤安家银三十两,视其家人遗孀请求,或一次支给,或按月支给。大部分遗孀家属,都愿意按年月领取。”
“此为安家银两,又有其家属每月抚恤粮米,每月每户供给一石,为时十年。若无子嗣,遗孀奉养终身。若其子嗣,奉养其成年戴冠。”
“镇北将军曾拟斩首北虏一级赏银十两,斩首东奴一级赏银二十两,大军此次斩首北虏五千余,生俘五千余。斩首建奴近六千余,生俘生俘无!”
李天斗没有丝毫表情的声音不断传来,在宽阔的大堂内回荡:“将军仁慈,又给伤残将士家口田地免税三年,日后从流民中选出的互助队免费帮其耕种,加上伤亡将士各杀奴分赏优先分取,其家小己可终身衣食无忧。”
李天斗说完后,向易飞作了一揖,然后自己坐下。
堂内窃窃私语,均觉镇西军抚恤之优厚,在此时的大明各军当排首位,可与当年的戚家军相提并论。家小无后顾之忧,这也是镇西军战力出众的原因之一。
“苟佥事,如今仓内钱粮可够抚恤之用?”易飞站起身来,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数字,向苟华问道,这个数字可不小。
“银钱够了,米粮又得大人运回这数万石,已经足够支用了。而且不用担心动用库内储备粮。”苟华恭敬的行了一礼,如今易飞权位更高,而且威严似乎也是越来越大。
“还剩余多少银钱?”易飞沉吟了一下。
“库内原本剩余四万余两,此次从建奴处得来二十八余两,再加上朝廷所下发的十万两斩首银,一共四十二万两。而阵亡将士以及有功将士的赏赐一共”苟华变戏法一般的拿出一个算盘再加帐本,快速的拨打计算着,良久抬起头道,“赏赐银一共二十八万至三十万!结余十二万余两!”
众人兴奋的表情一下子落了地,刚刚四十余万两还是蛮吸引人的,但是减去赏赐之后,剩余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十万两左右,山西镇里边至少都找的出两百家家产在十万以上的了。
“这么少?”易飞眉头也是一下子皱了起来,区区十数万两,“留下五万两压底,其余的全部向卫里军户购买成粮食!”
“另外马匹留下五千匹战马,其余的骡马按五两一匹全部卖了!骡马耕田要比牛好使些。”
如今易飞并不缺马,缺的是钱和粮,尤其是粮,如今入驻山西。虽然镇城他管不了,但是数个卫所却是在他的管辖之下,想要施行镇西卫模式没有钱粮是根本不行的!
“书院的扶持也得进行,拨付一万两银并二万石米粮过去。”易飞开口道,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苟华,不容置疑的说道。
而崇祯七年开办的官学也是渐渐开始有了成效,越来越多的家庭将自家的小孩送入学院。这所学院不同于以往的私塾,这种一人教数十人到近百人的教学方式更是让正统的私塾先生都摇头不已,认为这是一种噱头。
而这所学院开设的竟然不仅仅是儒学,甚至开设有算学,匠工,还有一些旁门左道如炼丹、炼金等,更有从未听说过的化学、物理等课程,更是让一些文人对其不屑一顾,这种误人子弟的学院一般有些家底的士林根本不会看上一眼。
而对于请一些技艺精湛的匠工来院教授匠艺,更是让读书人视为有辱斯文!如此重视奇淫巧技,无不为易飞带来一些冷嘲热讽,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是冷眼旁观着镇西卫学院的一切,认为这是易飞败亡的开始!
但是易飞却是毫不在意这一切,听到这种评论也是一笑置之,依旧我行我素。而军户子弟和孤儿们却是热情无比,对于学院也是十分的拥戴,他们的思维都是十分的简单。
在这所学院中,除了文化课程是必选的以外,其他杂业都是可以选择其中一门学习。而这些读书人不屑一顾的杂业,却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