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思维的广度,就是当头脑在思考一个事物、观念、问题的过程中,联想起别的事物、观念和问题的数量和范围,所能联想的范围和数量越大,则证明思维的广度越宽。
当我们确定了一个思考的对象,除了要围绕这个对象进行思考之外,还要想想这个对象和其他因素有什么联系,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其他事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封闭的思维定势,尽可能多地把与该对象相关的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这样我们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创意不断。
现在请你打破框框,发散你的思维,想象一下曲别针的用途有多少种?
20种?还是50种?能不能再想得更多一些?
我曾经在上海参加过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旨在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位日本的创造力研究专家村上幸雄拿出一枚曲别针,请与会者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有多少种,以此来比较一下大家的思维广度。大家各抒己见,很快就说出了60多种,村上对此表示称道。这时一个人问村上能够说出多少种,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30种?”村上摇头,“300种?”村上点头,对此我们纷纷表示惊讶和佩服,但也有人怀疑。
于是村上来到讲台,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说出曲别针的300种用途。正当大家惊叹于村上过人的开放思维时,我们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站起来说:“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万种。”此话一出,在座的一片哗然,觉得不可思议。
为了证实自己所说的话,许国泰先生来到讲台上对大家说:“刚才村上先生讲的用途其实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钩、挂、别、连,这仍然具有局限性,要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 信息标和信息反应场。”接着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一根标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信息标,然后,把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关的要素联系起来,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他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合交切,这时,一枚普通的曲别针变幻出无穷的用途。
通过坐标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把曲别针分别做成0,1,2,3,…,9,再做成+、-、×、/,用来进行四则运算;在音乐上可以用来创作曲谱;可以做成英文、俄文、希腊文等外文字母;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做指南针;串起来可导电;曲别针是由铁元素构成的,铁与铜化合是青铜、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则能生成成千上万种化合物……
由此我们看到,把事物的不同属性分别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联想的范围和数量就能得到无限延伸,思维的广度就能够得到极大的开拓。
思维的深度主要由逆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决定。逆向思维不是按习惯的思维方法沿着正常的、固定的、有序的程序进行推论,而是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把问题颠倒过来进行求异性的反向思考。
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的动物吗?于是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1901年,伦敦举行了一次“吹尘器”表演,以强有力的气流将灰尘吹起,然后收入容器中。而一位设计师却反过来想,将吹尘改为吸尘,岂不更好?根据这个设想,于是研制成了吸尘器。
纵向思维则是由原因探索结果,或者是由结果追溯原因。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也会引发一系列结果,往上追溯,我们会发现引发这件事的原因,再往上,它的原因的原因……这就形成一个链条,往上是无穷的,往下也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通常只截取其中的一段,对于超出这一段的原因和结果,则不予考虑,如果我们能够沿着某一根链条“上下而求索”的话,就会有新的发现。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曾经流行一种叫“追问到底”的管理方法,对于公司新近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采取追问到底的态度,以便找出最终原因。抓住了最终的原因,那么对事情的结果也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多进行纵向和逆向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BOOK。←虹←桥书←吧←
第8节:我们行使了鸡的权利
我们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