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1/4 页)
没有人能够明白,董卓为了得到人才的效力,究竟是在做着怎样的付出?没有人能够明白,董卓为了能够挣扎着生存下来,一直在怎样的苛责自己?更没有人能够明白,所谓的苦尽甘来,又带给了他怎样的冲击?
大笑之中,董卓眼角不经意间滑过一滴泪珠,是酸楚?苦涩?亦或是喜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董卓喜欢这份情操,却从来没有起过这样的心思,不是说他不想,而是他实在是没有这份能力。
自他意外来到这个时代后,一双命运的大手无时无刻不再逼迫着他,他董卓也不过如同那些平常百姓一样,在生与死的道路上苦痛挣扎,直到现在,看着跪伏在自己面前的数个人才,董卓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控。
算上李儒、贾诩、郭嘉,董卓麾下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数,武将是有不少,可是,如果说要论治理国家,靠着武将却是不可能实现,可是原本就短缺不已的文人就少之又少了。
不说蔡邕被迫,就算是钟繇也是给华雄无意间用刀架来的,顾雍则是给蔡邕一封书信招来的,两人之才虽然不算是小,可也绝非是什么王佐之才,可是就这么的两个人才,董卓为了让他们归心,耗费了多少的心思?
第171章:花非花
名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既然在名望上寻不到出路,董卓能够做的,就只剩下民心、军心。军分为二,将士卒与守卒区分开,以及士卒家属区的规划,让军改得以初步完成,等到时间日久,合作社遍地花开的时候,民改也可以算作是初步完成,等真正到了那个时候,雍凉之地上,一套完整的体系将逐渐开始成熟,董卓的统治地位,再无人能够撼动。
可以说,这是在之前的时间里,董卓就一直在考虑规划的,原本是打算要等雍凉稳定后再开始施行的,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粮食危机,让董卓不得不提前开始计划,只是唯一一点董卓没有想到的就是,冀州一行竟然会出其的顺利。
而如今,看着钟繇已露明显的效忠之意,看着顾雍深思摇动,表忠之日也明显可期,董卓心中只剩下了被这“双喜”砸晕的感觉。
在他麾下,可以为他征战天下的武人已经不少,随便拉出来一人都有着不俗的能力,人才济济,大有历史上曹魏时的那种气势。只是在文人方面,却一直是他的弱项,处理政务,竟然生生将李儒、贾诩拖在其中,对董卓来说,就是一个损失。
对大局的把控,李儒虽然不算优秀,可是在小方面的算计中,却绝对是一个可堪大用之人,而贾诩,作为一个可堪比郭嘉的军师,此时却除了负责影卫外,所做之事竟然几乎全部是处理政务,可见董卓麾下的文人士子缺乏到何种地步。
钟繇、顾雍两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如今钟繇已可用,等到顾雍也彻底心折董卓后,以两人的能力,完全可以接替下李儒、贾诩二人,董卓有理由相信,到了那时,他的实力必将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絮絮叨叨,众人将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一一向董卓汇报,时间一点点流逝着,在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时,董卓将乐隐、甄俨两人介绍与众人认识,李儒也适时起身,将屋中坐着的几个陌生面孔介绍与董卓,之后便让人在府中设宴,宴请众人。
“年关已近,这段时间就不用如何守着府衙了,除了必要的留守之人外,其余人就各自回家,在家里好好陪陪亲人吧,今后的几年中,大家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酒至半酣,董卓忽然间好似没头没脑的嘟囔出声。
众人听了心思各异,有露沉思,有露诧异,有露惊喜,更有人面露忧色。
董卓话中的意思,只要不是痴傻之人,几乎就可听得明白,没机会?不就是说明将要有动作了吗?从洛阳退入长安后,董卓军便开始偃旗息鼓,大半年的时间,也让各人想法各异。
身处在乱世,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将者争功,没有战争就意味着没有功勋,没有功勋就没有了官位侯爵,文人厌战,讲究国泰民安,讲究歌舞升平,而且文人骨子里,是充斥着带着理想般色彩的唯美,而战争,正是破坏这种唯美的暴力手段。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武将都喜欢战争,也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期待安定。
上首处,董卓没有理会因为他这一句话而深思各异的众人,脸上带着莫名的笑意,自顾笑饮着。
他据三辅,就已起了将此地作为根基的打算,关中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董卓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固守待变,天下大势在于争,在逐鹿天下的道路上,更是只有坚定的进取之心才会让他坚持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