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同志,我是朱可夫,我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向您报告,是有关奥列哥军校毕业后要留在莫斯科部队,她的家庭非常困难,她母亲身体不好……”没想到还没等朱可夫把话说完,斯大林那头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奥列哥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说完,便吧嗒一声挂断了电话。朱可夫对着话筒发呆,此时此刻他还不知道瓦西里·波浪固耶夫父子正坐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奥列哥的心里彻底凉了。她伤心透了,噙着泪,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军用行李及洗漱用具,乘一辆军卡车一路颠簸着从莫斯科来到位于乌克兰的顿涅茨草原。
第37节
澳斯汀·泰勒极目远望,劫后余生的景象惨不忍睹。
浩瀚的沙漠恢复了暂时的寂静,空中密布着大朵的乌云,云罅间透出几道夕阳斜斜的余晖。垂死的或已死的士兵横枕荒野,有的横卧在履带式小型装甲车下,有的倒在堑壕或是大炮尾架上。一些人已经死去,他们面色灰白,寂然无声,另一些痛苦不堪,不住地低声呻吟。鲜血把褐色的沙漠染得发黑,支离破碎的尸体上戳出根根残肢白骨,在干涸的暗褐色血迹映衬下,显得格外惨白。
卡车、弹药、碎衣片,或是在冒烟,或是在燃烧。寂静没多久,周围的炮弹又开始不停地爆炸,激起阵阵烈火和黑色浓烟。各种各样的坦克——意大利的、德国的和英国的,凌乱地布满整个沙漠,横七竖八,穿插混杂。有的被火焰熏得发黑,有的被炸得面目全非。
此时此刻,澳斯汀·泰勒知道自己在劫难逃。
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幸福的。正是水仙花盛开的季节,澳斯汀·泰勒出生在英国伦敦。那一天,下着大雨。“哇哇”,随着婴儿的啼哭,中学教师西里尔·泰勒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尽管妻子生的是第二胎,由于生儿子哈立时是剖腹产,所以生第二胎,他的心仍然“怦怦”直跳。“是女孩!”抱着婴儿的护士的小姐冲西里尔·泰勒微微一笑。中学教师高兴地差点蹦起来。“太好了,我喜欢女儿!”西里尔·泰勒来到妻子床前,望着产后虚弱的妻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和内疚。这个中学的音乐教师买来很多水果和营养品。他还携着小提琴,在病房给妻子拉了一曲悠扬的英格兰民谣。澳斯汀·泰勒的出生,给这个教师家庭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西里尔·泰勒留一头银色长发。头发从中间分开,光滑地垂向两边,高高的鼻梁上架着眼镜。他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音乐气质。由于受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澳斯汀·泰勒幼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少年时代她开始对骑自行车、打网球、花样滑冰产生了兴趣。但她从未奢望立身军营,澳斯汀·泰勒的志向是当一名医生。她要用智慧的双手为病人带来健康的福音。善良的母亲是一位基督教徒,经常教育她要对弱势群体有同情之心。1932年,澳斯汀·泰勒考上了伦敦医学院。那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为她祝贺,祝贺澳斯汀·泰勒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一头银色,波浪式的秀发,披散在肩上。如湖水般纯净、明亮的眸子里,透露出一种秀灵。在家人的祝贺声中,她用小提琴,拉了一个不知名的曲子,琴声欢快、优美,充满幸福与欢乐。
在医学院,澳斯汀·泰勒发奋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并加紧进行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的冲击波冲及到英国,那些医科大学的学生们也非常关注战事风云,澳斯汀·泰勒同大家一起收听广播,浏看报纸,关心英国的政治和军事前途。
在当时的英国,金钱至尊,享乐主义风糜社会各个阶层。利已主义的思潮在青年学生中极度膨胀,勿说是女学生,就是男学生,也对服军役没有兴趣。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兵员补充成了一大难题,因此,温斯顿·丘吉尔政府当时只能借助法律手段,采取强硬的措施,征集海、陆、空各部队的补充兵源。
法兰西战役之后,英伦三岛已成为孤悬在海上的一叶方舟,飘飘摇摇,大有不堪一击之态势。素有“雄狮”之称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领导英国军民苦苦支撑着局面。尤其值得庆幸的是希特勒没有一支可以与英国海军决一雌雄的强大舰队,德国空军在与英国皇家空军进行的英伦空战中也没有捞到什么便宜。因此,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一拖再拖。
英国中东军第30集团军来到伦敦医学院招收野战医护服务人员。“特招”条件是应届毕业生,男女共一百多名。第十三集团军的几名军官,在教务处挂起招生的牌子,然而,一个星期一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