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页)
罗荣桓上前把他扶躺下,询问伤势。
周毅忍着疼痛,吃力地说:“伤没有什么,都没有伤到要害,弹头都取出来了。就是仗没有打好,部队伤亡太大,没脸见人。”
罗荣华说:“39团是英雄团,阻击中央军王牌第一旅,打的很顽强,我看打的很好。”
周毅马上脸上就生动了许多,添了几丝光彩,说了声“谢谢政委!”
刘一民见周毅伤势稳定,就放心了,说道:“39团是新组建团,打成这样,确实不错。给你补充的部队已经到位,都是从各师抽来的。增加的重火力也已到位。等你伤好以后,要认真总结这次战斗的成败得失,把好的做法,比如运用地雷、炸药包的做法告诉同志们。把失误也总结清楚,牢牢地记在心里,比如预备队配备不足、防线纵深不够等。部队伤亡这么大,按我的脾气,是要免你的职务,让你在战士们面前做检讨的。考虑到39团全体指战员与敌浴血拼杀所立下的战功,免职的事情就不说了,检讨也免了。但决不允许出现第二次!我的话你记住没有?”
周毅艰难地说:“谢谢军团长教诲!”
刘一民握了握周毅的手:“好好养伤,我等着你早日回部队,还有重要任务等着你和39团呢!”
从周毅那里出来,刘一民和罗荣桓挨个查看了战士们的伤势,鼓励伤员们不但要做战场上英雄,还要做和伤痛做斗争的英雄,争取早日康复。
看完红军伤员,刘一民和蔡中又去看了第一师的伤员。
胡宗南的伤不重,包扎后躺在那里养伤。刘一民和罗荣桓进来的时候,胡宗南正闭着眼想心事。
罗荣桓问跟进来的陈同,胡宗南的伤势怎么样。
陈同介绍情况后说,国军伤员基本都得到了救治,不过把药用到这些坏蛋身上有点可惜。
罗荣桓宽厚地说:“救死扶伤是我军的一贯政策,只要能救治,就一定要救治。至于他们以前是坏蛋的事情,现在不用说。如果他们将来还是坏蛋,说明我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到家。我们还要改进工作,力争把以前的坏蛋变成以后的好人、战士。”
第一一六章 会师风云(一)
看完国军伤员,刘一民和罗荣桓又去看望了战地医院的医护人员。
战地医院政委凌昆出身于天津的一个买办家庭,学生时代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成了进步学生,进入苏区参加了红军。此人对金融和银行业很有研究,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就曾经在毛**手下工作过。由总部派到十八团后,一直在后勤处工作。本来,凌昆对医学一窍不通,不是医院政委的合适人选。刘一民看中了凌昆处理内政干净利落的手法,医院又急需政委,就把他派到战地医院来了。
看了战地医院医护人员的精神风貌,刘一民就知道凌昆这个政委当的很称职。心里暗叹可惜,等进了陕西,象凌昆、陈子虚、杨唯这几个对经济有研究的,必然要调整工作,这医院还得选政委,干部总是不够用。看来,到了陕西,得抓紧时间让中央恢复红军大学和中央党校,大批培养干部。
凌昆哪里知道军团长已经动了调整他的工作的念头,还在认真地报告医院建设和医护人员思想情况。报告完,凌昆说:“军团长,政委,要是能让倪华医生留下就好了,她的医术水平很高,要是她能留下来,加上陈院长,我们就可以同时开展两台大手术,能挽救多少战士的生命啊!”
罗荣桓默不作声,他已经知道暂时是不可能留住倪华的,这姑娘已经为红军立功了,不能耽误人家的学业。
一听凌昆说起倪华,刘一民。就想起战斗结束了,该送倪华走了。她的家庭背景那么复杂,在这里又抢救了一些国军伤员,万一将来被哪一个返回南京的国军军官认出来,凭她的家世,大问题虽然不会有,但小麻烦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要是蒋介石知道了是她救了自己,以蒋介石的*格,很可能把她送到美国,禁止她再回来。
凌昆见军团长和政委都不说话,。就和陈同对视了一眼,大着胆子说:“报告军团长和政委,以倪华医生的手术水平,我看去不去美国留学都不要紧,完全可以留下来为我们北上抗日服务。我们想请军团长、政委和她好好谈谈,动员她留下来吧。”
刘一民的心情突然变得有点。烦躁,直接打断凌昆的话:“不要再说了,人要言而有信,到广元就送她走,快过年了,让她回去和家人团聚吧。”说完,扭头就走。弄得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军团长怎么突然就走了。
回到军团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