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 页)
……
萧若面色黑了黑,颇有感叹地喃喃自语:“当渔翁去了……”
“渔翁?”羊一听到此话,面色不解。
萧若点点头。
……曹操听到袁绍攻合浦津的消息立马掉头去合浦津绝不是为了帮荥阳的,袁绍也是他的盟友……
袁绍赢了,他可以顺理成章地和他瓜分荥阳……
荥阳胜了,他可以顺理成章地屯兵合浦津,结盟的同时控制荥阳的攻守命脉……
这么一想,袁绍能在这么巧的时间发兵攻合浦津,说不定也有曹操怂恿的结果。
想到此处,萧若便觉背脊发寒,定了定神,问:“将军现在……”
想到今日的事,羊一目光从萧若身上还没来得及换下去的殷红色嫁衣上掠过,目光黯了黯;“姑娘……将军正往合浦津,抢在典韦和麹义之前屯兵合浦津。”
萧若嘴角微微一撇,淡淡道:“点两千骑兵,帮我备马,传令杨含守城……还有……”顿了顿,垂下眼,轻轻加了一句:“还有……看好司马先生。”
第四十五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盟约(二)
古人有句俗语叫“山川都会”,意思就是说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成为战略要地。
山脉和江河的战略意义各不相同,山脉的意义重在阻隔,而贵在有孔道可以穿行,江河的意义重在流通,而贵在有据点可以扼守——进可借河而攻,退可依山而守。
从这个意义上讲,荥阳是难得的战略要地。
东有当阳山,南面也多山脉,退一步可坚守。
但是荥阳最重要的不在坚守,而是这是一块“活地”,之所以称之为活地,是因为其北面临着黄河,顺流而下接连穿过几大势力,只要占据此地之人一有余力,便可挥兵顺着黄河,长驱直入河北山东,视太行山一脉坚壁和险关于无物……
坐拥河北的袁绍自然不愿意看见这威胁坐大,因此早一步挥兵抢占合浦津……派来的还是在界桥之战威震河北的上将麹义,对此战的重视可见一斑。
^……
合浦津设在洛口渡头,在荥阳以北,位于洛水和黄河的交口处,只要控制了这个据点,便可以控制这一段的黄河洛水,将荥阳这块攻守兼备的“活地”逼成只能退守一方,偏安一隅,而不能进攻的死地。
如果合浦津被攻破,荥阳也许还能保存一时,却会完全失去主动和生机。
……
光是袁绍也就罢了,令人恼火的是旁边还有一个驱虎吞狼,等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曹操。
……
脱下的嫁衣挂在一边,鲜艳的红色现在看起来有些刺眼,案上的地图上圈圈点点,三条来自不同地方的线汇集到了合浦津……
袁绍欲夺,她欲守,曹操欲隔岸观火。
略略一比较,骤然发现对一丝力也不出,就等着吃白食的曹操最无好感……萧若面色一沉,将地图卷好,站起身。
“姑娘,两千骑兵已经点好,马和弓箭都备好了。”
门外传来羊一的声音。
萧若打开门,接过羊一递过来的弓箭,低声问:“杨含呢?”
“正抽调人加严城防。”羊一道。
萧若面露难色,迟疑着刚想问司马徽现在何处,遥遥看见门进来处司马徽正静静站着,看见她看过来,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放心去吧……”目光闪向一边,笑里多了几分苦涩意味:“不放心就叫人把我看起来。”
萧若沉默片刻,终于还是将心里的猜忌问出了口:“当阳山饮马关的重兵,是先生调回来的?”
——方才点兵,她才发现饮马关的军队昨晚就被人用兵符调了回来,要不是饮马关已空,也由不得曹操肆无忌惮,如入无人之境。
司马徽面色又苍白了一些,低下头,微微颔首道:“是徽所为。”
听到他亲口承认,一股无力笼上心头……
“……为何?”萧若轻声问。
“这是戏志才的要求。”司马徽涩声道:“说使节将至,饮马关重兵不撤,曹操疑我等无结盟诚意……前几日姑娘忙于大婚,因此徽不曾相告,自作主张撤了饮马关的兵,导致曹操大军深入,此事是我的过错,听凭责罚。”
“又是戏志才……”萧若叹了口气:“先生是否上了好友的当?”
一面说着,抬脚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司马徽浑身一颤,缓缓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