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法家故人(第2/3 页)
边挂着的莲藕片,双手合十,正色答道:“正是小僧。”
那侍女点点头:“我家小姐恭候小师傅多时了,请随我来。”
随后,慕缘便随那侍女进得门去。来到屋中,只看见一女子正坐在琴台前,起身回转,微微一颔首,道:“慕缘师兄,等你多时了。”
慕缘这时候看那女子,青丝用一个檀木发卡束于背后,身着青衣,眉清目秀,举止得体,手腕之上,挂着一个小型度量尺形状的手链。在看背后,竹居之墙上挂着一副字,上书四个大字“定分止争“。
慕缘微微一思索,惊问道:“某非是商芊师妹?”
那女子笑道:“没想到师兄还记得我。”
慕缘也笑了笑:“许久不见,没想到商芊师妹已经结丹,当真是恭喜了。”
这商芊是何许人也?为何与慕缘这佛门中人称兄道妹?
原来这商芊,正是法家传人。姓商,自然是当年法家代表“商鞅”的后人,背后墙壁之上上书四个大字“定分止争”,乃是当年法家师祖韩非子所提出的法家精髓。当年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百家争鸣,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强调“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
直到韩非子出现,统一了观点,使法家第一次正真的统一了起来,韩非子当时着书《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从此,法家算是真正出现在世人的视野当中,在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独树一帜,为世人广为流传。
闲话不多说,转回原题,这商芊乃是法家商鞅一脉的传人,年纪比慕缘稍小,多年以前,洪武元年,那时天下初定,朱元璋立金陵天界寺为天下佛门领袖,观礼之日,诸多门派都派人前来祝贺。
那时候,商芊的父亲作为法家的代表人,带着她来到了天界寺,那个时候的慕缘已经在玉虚宫论剑中扬名天下,不似一般僧侣了。慕缘并不喜好人多祝贺的大场面,偷偷的溜到了天界寺的后面,正在后院偷吃蘑菇包子,忽然闻得一阵琴音曼妙,便寻声而望,只记得当时的商芊还是一小女孩,正在院落里抚琴,时而苦恼,时而生气,面容还有些憔悴。
慕缘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去问话,那女孩告诉慕缘,原来自小便酷爱抚琴,也是以琴入道,可是,这些年来,随着修为的高深,这琴技却越来越差,总觉这音调越来越不准,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了,这些年来没日没夜的习琴,却不进反退,心中越发的焦急起来,到哪里都带着这琴,更加勤奋的研习,希望有所突破。
慕缘那时听了原因,哈哈一笑,爽快的答道:“非也,并非是你的琴技差了,而是心也,境界不同了,心境也不同了,故而是仁者心动也。”
商芊不解,便问此话何解,慕缘一边吃着酥油蘑菇包子,吃的满口留香,一边给她讲了六祖惠能的故事。
相传唐高宗仪凤元年。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
慕缘用这个故事告诉商芊,并非是你琴艺变差了,也并不是你的修为所导致,而是你的心境变化了,万物皆不变,而是自己的心动了。
商芊听了,当时沉默不语,若有所悟,但是又不得详解,便开口细问,慕缘想来,今日无事,索性去厨房,又拿了一碗莲藕羹,坐在草地上,传授了商芊《楞伽经》的前三章。
大凡是佛门弟子,修为有成的,无一不是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之辈。慕缘解说经文,但说得妙语连珠,舌灿如莲。听得商芊顿悟不少,心境稳固提高。
后来随父亲离开之日,商芊与慕缘道别之时,便互留了姓名,多年不见,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
不过慕缘可不信这是偶然,于是开口问道:“商芊师妹,你何故在此等我?”
商芊笑道:“说起来,我这有刚刚出炉的酥炸小百合,是我让人现做的,师兄何不坐下来说话?”
慕缘一听,笑道:“如此甚妙。”
对着旁边的侍女说道,商芊说道:“看茶。”
不多时,便捧了一杯香茗到来,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