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目少年嚷道:“虽事出有因,可迟到就是迟到,多辩无益,罚酒、罚酒,早闻盖射虎海量,今日定把你灌醉才甘休。”这人名叫张恭,字子谦,出身敦煌张氏一族,按辈分算乃张奂族孙。
这边动静早惊动了众人,三三两两过来叙话,这里一些人盖俊入太学时就已通过二伯父兄介绍相识,次兄盖泓为他一一引见未曾碰面之人。
盖俊对北地人傅巽和武威人周毖格外留意,他早闻二人大名,今日总算见着了。
既然是聚会自然离不开话题,由于出身边地,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鲜卑入寇这件事,另外鸿都门事件也谈论颇多。天下人都知道当今陛下刘宏喜欢,自己撰写《皇羲篇》五十章,不能说惊艳至少也是颇有水准的作品。前一段下诏特招辞赋出众的太学生待制鸿都门下,其后变本加厉将善于尺牍及工书鸟篆之人也招入进来,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又引荐一群无德趋炎之徒夹杂中间,陛下不按规矩常常对他们越级擢升,引起朝野非议。蔡邕上书七议就特别提到了这件事,不过未被皇帝采纳。
“什么时候诗词歌赋也能堂而皇之成为进身之阶了?”
在汉代,号称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可以说经书是为官的基础。诗词歌赋?那是什么玩意?因此一名学子的抱怨立刻引来众人呼应:
“然。诗词歌赋小道耳,于治国毫无用处。”
“曹兄说得对,经学才是根本。”
“依我看全是阉人从中作梗。”
“阉人不除,国无宁日!”
眼见众人越说越离谱,傅巽出声提醒道:“诸君小心祸从口中,难道忘了五年前那场大祸?”
五年前有人在【朱雀门】上写道:“天下大乱,中常侍曹节、王甫幽禁谋杀太后,三公、九卿空受国家俸禄而不治事,没有人敢说忠言。”陛下随即下诏命司隶校尉刘猛负责追查搜捕,刘猛认为上面所书写的话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肯急捕,被贬为谏议大夫。接替刘猛的段颎一上任便施出霹雳手段,逮捕和关押足有一千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太学生。
傅巽不提旧事还好,一提诸人更火了。
“大兄提他做甚?白白扫了我等酒兴。”
“段颎助纣为虐,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
“呸……投身阉寺,其妄为名将!”
“段颎真我凉州之耻、河西之耻,羞煞人也!”
“……”
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充满愤恨之色,盖俊心中涌出一丝哀伤,为段颎。段颎可谓当今大汉第一将才,平定西羌之乱多赖此人之力,以他功绩,即使拿到整个汉代也足以排得上号,当他功成名就之际为何投向了宦官?
名?
利?
权?
迫不得已?
这个答案可能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清楚。
诸学子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几杯酒下肚,遂展开笑颜,谈论干云。
众人以盖俊迟到为由,想要灌醉他,哪曾想到他酒量恢弘,当真是酒到杯干,一圈下来,无人不惧。换回难得清宁,他拉着张恭躲到大堂一角闲谈,说起张奂英雄迟暮,都是唏嘘不已。
索展端杯走来,赞道:“子英可谓海量,我等不如也。”
“索兄请。”盖俊举杯一饮而尽。
索展才落座,傅巽又来,四人围成一团,天南海北,侃侃而谈。
通过一番交谈,盖俊对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张恭性格豪爽,文武双全,颇似其族祖张奂。索展言论严整,可惜脱离实际,他可能会成为一代大儒,但绝不会是一个出色的政客,与其师杨赐相差甚远。傅巽则智慧过人,对政事每每有独到见解,想法时常令人拍案叫绝,然而他为人过于圆滑,如方才劝阻诸学子勿要攻击阉寺,以免祸从口出,虽是好心,却不免有失君子风范。
---------
太学教授五经,共计有十四门分类,校方并无硬性规定,诸生可随意选修,以五经俱通为佳。他所选之课是博士南阳刘弘的公羊传。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和左氏传注重阐述史实不同,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路中,不时有人对他行注目、揖礼,他本就是天下第一知名的少年郎,最近又有传闻他与蔡议郎平辈论交,毫无疑问,太学第一风云人物的名头归其所用,臧洪亦远远不及。
入了讲堂,盖俊很快就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片刻后哈欠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