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别聪明,原来三个孩子都一样能干,完全是家庭教育的硕果。
一天,与盖氏夫妇谈起小米鲁。正民说,他那么年轻,就开始在外打工,难道不怕耽误他的学习吗?盖夫人会心地一笑,她似乎早就觉察到正民的困惑。她反问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杨答:“培育有用人才。”
她说:“专家们讲:成才的标准是能力,而不是学历。不接触真实的复杂社会,能培养出真才实学的人才吗?我能了解老师们的好心,对学生要求学业成绩优秀,不过这是有形的,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无形的。学工程的都去工厂实习,为什么不到社会上试试呢?孩子们一气读完各种学位,离校以后获得优越的地位,高高在上,就和一般群众脱节,很难融入社会。只有自幼给子女磨练的机会,让体验一般劳苦大众的经历,他才会确确实实了解人生,知道低收入者谋生的艰辛,才能学会团结平民的方法。懂得钱财得来不易,才能知道节省开支。遇到复杂问题,逼着孩子动脑子,找出解决之道,才能积累实践经验。”
正民说:“我赞同你对子女进行磨练的方法,不过是否太早了些?如果让他们完成大学教育,再开始自力更生,不是更好吗?”她笑了笑说:“我了解你的心情,害怕子女受苦,你对子女太软了。你要知道,什么叫磨练呢?要是他们完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开始就有很好的工作,高高在上,受人尊敬,哪里还有机会磨练呢?你所能教育出来的,只不过是有些专业技能的学者。你的成功之路,是孩子升学就业的捷径。但是不能教出独当一面,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干才。”
盖夫人语重心长地说:吃苦耐劳,注重实践,不重学分,重能力,这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原则。他们三个孩子年龄很小时,都已有“不依赖父母为无上光荣”的思想。盖先生在旁说:“盖家世世代代都是如此,我的学费也是这样,依靠自己的工作换来的。”并且说自己,因幼时送报纸,而养成早起的习惯,因此身体健康。至此正民领悟到,盖先生处处被人欢迎的原因:勤快,谦虚,能吃苦,善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听了盖氏夫妇的一席谈话,使正民如梦初醒。中西方的教育思想不同,差别这样大啊!西方的教育务实,注意谋生之道,经营管理之学。他回忆起:自家移民早期,时常搬家,所以四个子女上学,都先后在不同的学校学习,对于美式教育,颇为新奇。
每次开学不久,每班总会举行拍卖活动,让学生们各自捐献些义卖物品,由学生总动员去推销。因杨家贫穷,当然捐不出珍贵的物品,只好由佩兰亲手做些中国春卷,赠送给学校,巴西人很爱吃,结果往往为孩子的班级带来良好的义卖成绩。。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章 奇遇纪实(13)
学生们赚钱争荣誉,对义卖好像遇到大考那样认真。因为,学生们大都出身豪门富家,从没做过买卖,对推销外行,所以他们确实感觉到新奇好玩。当拍卖结束后,把钱款存入银行,作为班里的活动基金。等待春光明媚,出外郊游,玩得开心满意,身心舒畅。学校对各班进行检查、评定,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每班都要回报,校方表扬比赛优胜者。
原先,正民还以为是校长临时心血来潮,想使学生热闹一番呢!后来,发现每个学校都是如此,才知道并非偶然,这是学校原定的实践计划,训练学生做事的本领,那些学校是多么看重实践啊!
由此可见,欧美各国的文化,有其好的一面,多数家庭富有繁荣,代代相传。反观国人,多数父母辛勤劳作,甘心为子女作牛作马,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把钱财都留给他们。不少父母对子女娇惯,视为宝玉,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对子女娇惯过分,往往到第二代就骄奢淫逸,自甘堕落,把父母辛苦换来的财产浪费,即“爹置地儿享福,等到孙儿摆大谱(摆阔气)”,说得何等形象。这也正是中国存在着“富不过三代”说法之因。娇惯溺爱的结果,只能造就软弱无用的败家子,实为害之而非爱之。
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务虚,能培养出岳飞、文天祥那样的英雄,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很难培养出叱咤风云的管理者。部分警觉性高的家长,认为立身处世,学历特别重要,因而严格要求子女,牺牲玩乐,拼死读书,务求获得较高的学历,免得在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落在起跑线以外。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很容易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他们初入社会时,由于学历较高,往往地位不俗,环境较好,一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