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于是每天分析博客浏览统计,发现,很大部分的点击率来自于搜索引擎,google; yahoo; 百度,奇虎等著名的搜索网站,关键词大部分为:奥林匹克精神、母亲、北京的声音、故乡、翟墨、王思宙等等,今年青岛啤酒节中心舞台和意中帆船之夜的总导演王思宙先生,只是在我的博客上留过两行言论,没想到当有人找他的时候,列表中竟然排列着我的博客。看起来,一定要专门为王导写篇博文了。
更巧的是,不知何时把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网创始人、博客中国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先生也链到了私人通讯工具上,不知是他先链我还是我先链他,总之,两个人竟然可以直接对话了,不知网路上的他,是真的方兴东,还是假方兴东。就如百度空间的“宏粉佳人”说李彦宏的博客也不是他的一样。
真的?假的?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红楼梦》至理名言啊,网络上的神话,变不可能为可能,无处可逃,奇迹产生,你找的人正在找你,李彦宏说,尤其,当博客遇到搜索引擎。
张闻素20060918北京
上海故事
秋气乍凉,晚来风急。
岂止是晚上,从早到晚,春夏秋冬,北京动不动就是惊天动地的风,路人行人欲断魂,把那些还未达目的地的赶路者、把那些户外行人吹得飘飘摇摇,再严重者,偶而夹杂点儿京城特有的被美其名曰的“黄金甲”的细沙粉末儿,经常让走在路上的人们眯着眼睛进退两难无处躲藏。于是,丝巾,就成了春秋季节的必须,不是为了漂亮不是为了装典不是为了锦上添花,而是真正功能意义的防尘面
于是,从生活的必须,就开始形成习惯,从习惯开始喜欢,于是,那衣柜里已是层层叠叠地堆满挂满了一条条一摞摞的丝巾,电脑包里无论春夏秋冬都放着条丝巾以备不时之需,沙尘天气当面具,室内活动做装饰,拍照片时还可以做道具。
今天春天有次在户外行走,佩戴着一条质地较厚天蓝色的丝巾,包在头上,只露出较少的面部,显然走在路上的回头率颇高,还是义无反顾目不斜视地走在大家奇怪的眼光之下,终于一位大胆的行者挡住我的去路问道:请问小姐,你是*人吗?
我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但是,我讲中文,跟你有关系吗?”之后,扬长而去。
有次在一家苏杭专卖的柜台,审视着头上包裹着丝巾的自己,象极了凤凰卫视陈鲁豫某年访问中东之时的特别行头。对丝巾的喜欢和偏爱让我一次次流涟那些丝巾的柜台专卖,一条条爱不释手地买回来,分别一条条地挂在脖子上包在头上,然后再一条条地挂进衣柜里,似乎那衣橱,永远都缺条丝巾,虽然我以每年七八条十几条地频度和数量购买着。
今年春天在上海一口气买回五条,当时就想终于可以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变化不同的颜色和风格了。那家丝巾专卖有个很贴切、很能与上海融为一体的浪漫名字:上海故事。
“上海故事”只在南京路上就开了三家店面,那大红色中国风格与海派气韵兼收并蓄的LOGO,闪耀在花花绿绿细细软软光光滑滑丝丝缕缕之间,苏杭丝绸质地,让常年生活在北方的我爱不释手,再加上那些吴哝软语的服务小姐们贴心贴肺般的细致入微的照顾,采购的疯狂程度不言而喻,shopping,“血拼”之意啊。
除了充分发挥丝巾之防御功能,还把其中合适者当做吊带穿在身上,细长者当成项链缠绕在颈上,颜色鲜艳者就挽系成胸花。。。。。。来自奥地利的朋友CROWNE PLAZA老总Anna Stackler就经常胸前系条丝巾,她说有了这条丝巾就很FASHION也非常FORMAL,看得出来,的确如此,真仰慕她工作的成就,艳羡她现在工作生活在上海,可以随时拥有丝巾无数,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同样仰慕在上海买屋置地做事业的羽西,她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对照与对生活细节的研究要求到了炉火纯青的凡人不可企及之程度,《魅力何来》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中国绅士》,女士的丝巾和男士的领带,是她著作中必然涉及的细节。
丝巾,领带,异曲同工之妙。
在上海,丝巾是对生活细节讲究入微的体现,是对极致生活风情演绎的时尚态度,是对品位文化的风雅传播和重塑,所以有了“上海故事”。
上海是有故事的,那是一场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和一次次风云变幻的历史沧桑和城南旧事,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现在仍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