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那首歌曲中弥漫着的迷茫和*让我对纯网络技术懵懵懂懂的我心怀释然,直至现在。
一直,经常爱把自己沉浸于音乐和诗歌般的想象中,后来导致我用博客的方式创建了包括“中国诗歌”“西湖诗社”在内的九个博客空间,于漫无边际的网络,写作着,搜索着,拷贝着,爱原创,更爱拿来主义,更爱那些网络间才子佳人的天才思想。
曾经天真的追问同仁:当奥林匹克遇到诗歌,会如何?
对方答曰:手舞足蹈啊,希望你哪一天能唱着歌跳着舞走向奥林匹克的讲坛。
如果我再次追问:当奥林匹克、诗歌和网络三聚头,结果会如何?
张闻素20070428北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青年文摘的生日PARTY
SUSU/20060228
少年的时候就开始看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在那些成长的岁月几乎成为枕边读物。
这本杂志上的名言警句也成为当时日志本上摘抄的渊薮。
青年文摘,在几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如心目中的纯净圣坛,让我每月认真地期待,定期以膜拜和朝圣的心情阅读。青年文摘,之于我,既近又远,近在随手可及随处可买,远是指对于那时年少的我对于几乎是在天边的编辑部和他们不可破解不可企岌的迷团般的工作。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到有一天在自己的城市创办了可以自主经营的时尚杂志。但即使这样,也从来没有想到多年之后的今天,就这样真实地坐在共青团中央的会议室,与青年文摘这本杂志的创办人、经营者、主管方、作家、新闻界等百名同仁济济一堂共同度过这本杂志的第二十五个华诞。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著名作家毕淑敏如诗如画如歌如散文般的即兴发言,让人的思绪进入至纯至真至美的境界,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发言时不带任何稿件的即席演讲让每个在座的人无不定气凝神,中华出版总署署长抑扬顿挫的讲话不得不让人站到至高点思考,那位已是耄耋老人的创始人语重心长的回顾与期待让人领略到创业者的气度与风骨,现任社长的历史性陈述让大家看到了青年文摘的青春底蕴。
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
在媒体盛行、资讯泛滥的年代里,青年文摘看起来是本很素朴的杂志,保持着多年以来骑马装订的传统,内文一直是普通白纸,黑白印刷,厚度从不超过80页,在所谓的眼球经济的今天,青年文摘与那些摄人心魄的花花绿绿的时尚类杂志摆在一起,显得有些单薄,但却那么孤傲,那么风骨,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和不落俗套,如衣着简朴的贵族绅士、如素面朝天的美女,如无香清水间的芙蓉,不疾不徐、不温不火,不骄不嗔。更让人感动的是每期定价才几块人民币,还不够一包香烟的价格,还不到一个打车的起步,但却可以让那些买不起花花公子的寒门学子们也能够通过节衣缩食定期换得如此这般的思想盛宴,让他们得以在活色生香的墨色里如饥似渴地品味咂摸。
字字珠玑,段段绝伦,篇篇经典。
其间的每篇文章,无不是当时主流思想与意识形态的代表作,经过大浪淘沙之后,被编辑们的慧眼以采撷珍珠般的认真与谨慎,小心地镶嵌到这本刊物的相应栏目、相应页面,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无论是言情的还是纪实的,无论是叙事的还是励志的,他们在那些素朴的页面里闪着熠熠的思想的光辉。
青年文摘影响并造就了抱着它入眠抱着它长大的一代又一代。初中高中期间偷偷翻看的故事,大学期间的经典读物,毕业之后的励志蓝本,无不与青年文摘有关。我自己,显然也是随着文摘类读物长大的一代,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每到月底月末,便会翘首期待那本带着水墨香的读物。茶余饭后、课外业余、人在旅途、床前枕边、梦醒时分,青年文摘那些洋洋洒洒的文字日积月累的熏陶象浸润到血脉中的生命基因,充实动力、补给能量、冲刷灵魂、洗涤思想。
二十五年的风华绝代与岁月蹉跎,青年文摘发行量以连级跳的速度盘升着,以红、绿、彩版区隔定位、以乘数的速度成长着,直至现在的每期300万册,并以惊人的传阅率影响着数以千万计和亿万计的读者大众。
十年一剑,更何况二十五年。
历史和规模决定了影响力和地位。
张闻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的奥运年代
susu/20060228…0714
总是与奥运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