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页)
去,热泪滚滚地叫了声“娘!”说这一回又差一点见不到她。
马秀英也怕朱元璋又让沐英一刻不停地回前线去,听见信儿就赶来了。她把一个包袱递给沐英,说:“这是几件换洗衣服。”
沐英问朱标:“天天上课吗?”
朱标说:“这些天先生不在,放假。你打仗怕不怕?”
沐英说,一开始怕。大砍刀砍人头跟砍萝卜似的,能不怕吗?时间长了,一点都不怕了。
侍从牵了马过来,沐英问:“文正、文忠两个哥哥都是一方大员了,他们常来看娘吗?”
这一问,马秀英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刷刷流下来。沐英问:“娘,怎么了,谁出事了?”
马秀英尽量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文正可能出了点事,还不清楚。
沐英愣了一下,说:“娘,他最有孝心啊,你可得救文正哥哥呀。”
马秀英说:“没什么大事,你安心打仗吧。记住我的话,到啥时候都得学好。”
沐英给马秀英鞠了一躬,说:“儿子只能在战场上祝娘平平安安了。”
马秀英托起挂在颈项下的白玉佛,说:“有你为娘请的玉佛,娘会平平安安的。”
沐英跳上马,向马秀英招招手,驰去。
马秀英又一次泪流双行。
和沐英告别后,马秀英回到后宫,想起吉凶难料的朱文正,心里一阵阵难过,便到园子里走走,一直呆到四更天,金菊催了几次,她都没有回去。
忽见朱元璋慢慢地踱来,马秀英正等他呢,忙迎过去。
马秀英问:“你怎么还没睡?都四更天了。”
朱元璋说:“你不也没睡吗?”
马秀英说:“你夜不能眠,操劳的是国事,我想的尽是家事……”她有意把话题往朱文正身上引,朱元璋当然心知肚明。
朱元璋叹口气:“又是文正的事?等刘伯温他们回来就见分晓了。”
马秀英说:“你派了刘基、宋濂去了,就不再过问了?”
朱元璋说:“我比你更不希望他出事。我能只听凭刘伯温两个人去处置吗?我看是凶多吉少啊,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马秀英说:“文正为人文质彬彬,仁义忍让,又有孝心,真没想到会如此。”
朱元璋说:“说到孝心,我忘了问你一件事,他送给你一个凉枕?”
马秀英说:“是啊,枕着冰冰凉,夏天用很舒服。是去年我过生日他送的。”
朱元璋问:“你知道那是什么枕头吗?”
马秀英说:“不就是普通的玉石片串起来的吗?”
朱元璋告诉她,那是上好的玉石磨的,有一万多片,用金丝串起来,是当年江西参知政事花一百万两银子用四个手工艺人,花三年工夫制成的,是准备进奉皇帝用的御凉枕,后来落到文正手里了。
马秀英大惊:“一百万?”
“是呀!”朱元璋说,“你天天枕着一百万两银子的枕头都不知道?朱文正的胆子有多大!”
马秀英垂下了头。
事实总是胜于合理想像的,马秀英最不能接受的也许早已是事实。她弄不明白,一个离开她的监护没有多久的雏儿,怎么会这样迅速地染上恶习?是他本来就不是个好坯子,还是自己的训导无方?
马秀英陷入噩梦般的痛苦折磨之中。
第五十三章
爱马的将军昼夜兼程五百里来报告攻城失利,主公却让他弃马步行回去,令他知耻而后勇。杖打朱文忠的屁股是为公事而打,敷棒疮药却是为亲情,这也叫公私分明。
这几天朱元璋一直在策划攻取濠州,并且想率师亲征。他征询李善长的意见,现在他是王了,一举一动常受李善长的左右,倒不如以前那么自由了。
李善长笑道:“我知道,濠州是殿下家乡,只是濠州并非关系大局之战,宰鸡焉用牛刀?”这是委婉的反对之词。
朱元璋声辩,不但家在濠州,起事也在濠州,把家乡都丢了,这不是有国而无家吗?况且他一直想回去重修父母之墓,重修皇觉寺,却拖了这么久,总是失望。
李善长主张采用兵不血刃的法子。
朱元璋忽然想到:李善长有个熟人是濠州守将不受张士诚重用,李善长莫非要劝降他?
李善长的朋友叫李济,不止是熟人,还与李善长是同乡、同宗,他决定写封劝降信试试看。
朱元璋当然希望不战而胜,他不愿看到故乡遭兵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