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市里随便逛逛,放松一下心情。呼和浩特的超市大抵如此,人不多,清静。可是进入这个超市后,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顿生胆怯,坐电梯的人更象是火车站剪票时的人潮,购物的人群象是呼和浩特哪个超市开业大降价的情形,不得不感慨,齐鲁大地人真多啊。同时,还得感慨,我生活在呼和浩特是多么的幸福呀!
济南人不错。在济南的日子里,接触的各色人等,从官员、学者到宾馆、饭店服务员,从导游到出租车司机,从街边的摊贩到晨练的老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根源于齐鲁大地,孔子故乡,儒家传统的影响,感觉济南人很有文化。这种文化指的不是知识与知道,而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和处世的态度。
在济南的街头,我竟没有看到吵架的情形,更没见到打架的。在我们的家乡,饭店、街头,吵架和围观的人群是经常能见到的,不管是东北腔还是西部话,偶尔还见到有动手的。也许是呆的时间短的缘故吧。
济南人很热情,不管是问路还是购物,都能遇到善良而有耐心的面孔。酒桌上,济南的朋友很热情,使劲劝酒,不过因酒量大的原因,内蒙人往往很难喝尽兴,倒是济南的朋友多数喝多了。 (2006…10…14 13:11:3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记忆中的几位老师
我接受过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除幼儿园和博士外的其他所有层次的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硕士研究生,幼儿园是因为农村当时没有开设,随着教育大众化,相信有生之年读读博士应该不是大的问题。真的记不清经历过多少个老师了。
小学的时候,我是个好学生,老师们对我爱护有加,唯独一个聂老师打过我板子,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聂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和酒瓶底子差不多,瘦小的身材,对学生特严厉,还有一个当时已极为罕见的一尺多长的竹板子。犯了错误的学生都要挨上几下子。我有一次粗心大意,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下,主动伸手挨了几板子。现在想起来手还有疼的感觉,但粗心大意的毛病基本上没有了。
初中的时候,我还算是个好学生。有一次贪玩,上化学课的时候,和同学玩手影,被新来的老师痛批一顿。自我感觉颜面无光,丢尽面子,一个星期心情不好。这位老师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后,还主动和我解释说那次批评言重了。不过,从那以后,我上课再没有玩过,即便不能专心听讲,也能做装模作样。乃至工作以后,听领导再长的报告也能正襟危坐。
高中的时候,记忆深刻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因为他经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尽管我现在写东西也不怎么地,但当时在同学间我的写作水平是公认的,还是什么学生文学社刊物的总编,很受女同学的青睐,当然这些话是若干年后才听到的。老师的表扬使我形成了一个毛病,那就是任何时候、任何的材料都敢写,虽然写的东西自己也不感冒。
中专的时候,因为是学生干部,和老师们接触都比较多。印象最深刻的是汉语文老师,先生学问高深、业务极精却平易近人之极,有空还和我们同学打打麻架,经常给我抽他的好烟(那时一元多一包的)。和先生的交往,得益于先生的教诲,受益最深的还是先生为人对我的影响,以至到现在我都很难对部下摆出架子来。
我以优异成绩在中专毕业时被保送上了大学。大四时,听了全国知名的赵教授一学期课程,改变了我对学者和学问的认识。教授不仅学问好,国内领先,更突出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且收入不菲。因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授看问题总有独到之处。我现在对事物、事情总爱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分析,往往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可能源于赵教授的影响。
读研究生是在工作以后,因时间过去不长,对老师们记忆还是深刻的。要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年轻的老师,他总爱叫我大哥,因涉世未深,凡事总爱听我的,和我喝酒多数情况下他会喝多。要说对我有影响,那就是对这些博士、这些重点大学的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不过如此。
老师,神圣的职业,教我做人、教我知识,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真诚地对你们说声谢谢!多数老师在毕业后即没有再见过面,有的老师年岁已经很大了,祝福老师身体安康!(2006…09…08 20:15:45)
我想把自己格式化
我的手机号十多年一直没有换,认识我的人如果想找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我的手机因为工作原因,24小时开机。人们找我联系很方便,多数情况下我也非常乐意。只是有时候非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