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远东阴谋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漫威之重力魔我是达科米利西奇NBA最强主教异维文字游戏练武太难,我选择爆别人功力斗罗之擎天射日诸天英雄都是我编的美利坚:从每日情报开始这个巫师只想带学生网游之仙途觉醒:自带顶级功法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斗罗:在史莱克稳健变强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晚明风华当NPC来做游戏战云之心:网游勇者归来网游之开局天赋掠夺,技能全靠抢创造巅峰之最强玩家篮球小子的成神之路

是飞快地游到卡嘉身边,一个猛子从卡嘉身下腿裆底下钻过去,吓得卡嘉大声地尖叫却又哈哈大笑着。如此正经的卡嘉,对这样流气的家伙不恼火,却对我摆出严肃的嘴脸,我心下老大不痛快。

猛然间,那个多毛的渔人在水里朝我摆手吆喝起来,我看出他的意思是要我下水,便佯装不理。可是这家伙以为我胆小,吆喝得更加厉害,动作还带点侮辱的意味,分明是在嘲笑我这个不敢下水的旱鸭子。可恨的是阿卡莎娜竟然拍起巴掌,为这个家伙助威,她看到我呆头呆脑地站在那里,也有些瞧不起地摇晃着脑袋。

我的热血腾涌而起,但我并非是为自己腾涌,多年的政治教育在我的身上爆发出激烈的效果,我的头脑里涨满了神圣和庄严,我觉得此时此刻不跳进水里腾波踏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名誉从此扫地。沸腾的热血不但使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万幸的是我确实是个海碰子,刚才多毛的家伙尽管游得出色,但却逃不出我内行的眼睛,他不太敢垂直地下潜,而且在水下的时间不长,说明他因长期饮酒过度导致气量短促。从我的碰海经验来看,这个海湾不会太深,浅淡的蓝色说明这里最多也就是三至四个人身高的深度。我当年曾凭着一口气量潜过七八个人深的水,在超过陆地两倍大气压力下,捕捉过海参鲍鱼,还用渔枪打过张牙舞爪的武士蟹。

我开始骄傲而老练地往下脱衣裤,但丢脸的是,脱下衣裤后,我那中国人光溜溜的皮肤立即就显出女人般的细嫩,这与多毛的渔人相比,就太不像个男子汉了。多毛的家伙也一下子看出我的尴尬,他在水里哈哈大笑,吆喝着,捷乌什卡,奥琴克拉西瓦亚(姑娘,你太漂亮了)!

这句话我当然听得懂,因为所有的中国男人到了俄罗斯,都鬼使神差地首先学会这句话,好与俄罗斯女孩子调情。不过,羞愧使我火气更盛,一个鱼跃跳进浪涛里。意想不到的是我像突然跳进冰箱里,无数支冰冷的钢刀刺心刮骨,我几乎就发了个昏。按道理,盛夏的海水是暖融融的,可我忘记了这是高纬度的远东海湾,怪不得俄罗斯人自称是食肉动物,贬我们为食草动物。刚刚阿卡莎娜和卡嘉下水,压根儿就没有冰冷的感觉。要是我们中国女人,早就冻得叫妈了。

但我自认为现在是肩负着民族的自豪,是为祖国争光,所以我拼命咬紧牙关。其实过去当海碰子,也是头顶雪花,脚踩冰碴儿下水,毫不含糊。只是这些年坐办公室,身体有些松垮了。但毕竟我有过锻炼,关键时刻还是能上得去。随着一阵浪花飞腾地自由泳后,我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就一猛子扎下去。海碰子的第一口气最长,扎得也最深。我估计已经扎了三个多人的深度时,身下的海水还是一片含糊的蓝色,我有些恐慌,这说明离海底还有一段距离。但我这时豁出去了,就是憋破鼻血我也要扎到底,终于,水下一亮,我看到了反射阳光的礁石。可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水下有暗流,暗流的水是从老洋深处流过来的,加倍的刺骨,绝对就让你四肢僵硬。但让我兴奋的是,我发现在礁石上长着几个橘红色的大扇贝。在我家乡的海你就是扎得再深,也不会看到这样大的扇贝,大得几乎就像饭店的菜盘子。看来俄罗斯人对海味毫无认识,物质匮乏到这种程度,海底还能保存如此肥大的扇贝。不客气地说,要是在我们家乡的海,扇贝就是刚长到啤酒瓶盖那么点儿,就被贪吃的同胞们抢光吃尽。

我迅速地抓住两个大扇贝,飞一样地升出水面。

当我举着两个橘红色的大扇贝破浪而出时,多毛渔人本来够大的眼珠子瞪得更大,而且还热烈地喊着“哈拉少”。这说明他从来就扎不到海底,只会在水面上玩花架子。我精神抖擞起来,一面踩水保持身体在浪涛中的垂直稳定,一面用力将大扇贝抛掷到岸边沙滩上,看到阿卡莎娜在沙滩上惊喜的表情,我更来了干劲,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捞出一大捧扇贝。这时,我发现卡嘉也跑到阿卡莎娜身边,两个人手捧着大扇贝,快活极了。然而我这时却无法英雄下去了,我甚至感到只要再扎一个猛子就绝对能冻死和憋死。我火速地蹿出水面,尽全力保持着正规的自由泳姿势。但到了岸边,我就再也无法硬充下去了,像逃命般地直奔瓦夏的小车。可倒霉的是那个多毛的渔人却也跟着我跑来,他手里握着一瓶白酒,一面跑一面大喊,德路克,俄特卡(朋友喝酒的意思)!

小车离我还有十来米,可是我绝对地要完蛋了,因为我的身子开始哆嗦起来,海碰子在这时必须要烤火,此时无论多么炽热的阳光都无济于事,只有在火堆前烤得浑身发红,才能阻止这种哆嗦。

目录
哥哥,再爱我好吗.游医i民国篇重生之第一娘子有情人终成眷属重生九零之独宠虎妻我当记者那些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