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隆时期的一个堂号。中国人很愿意给自己的住所、书房起一个堂号,比如张大千的大风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乾隆皇帝自己读书的三希堂。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个叫〃来今雨轩〃,建于民国。轩就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屋。有人认为古月轩就是乾隆时期的一个被命名的一个居所,或者一个小屋。但是查遍了故宫,没有找到。
又有人推测当时有一个画珐琅彩的画家叫〃金成〃,号〃旭映〃,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大量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上面,都画两个小章,上面写 〃金成〃、〃旭映〃。字意好像与画面无关,因此推测为人名。但查遍清朝的档案,没有找到这个人。
第二种说法,有人认为古月轩的主人姓〃胡〃,拆姓为堂号。〃古月〃两字就为〃胡〃嘛,他擅长做玻璃器。我们知道,除了瓷胎画珐琅,还有玻璃胎画珐琅,所以他擅长玻璃器,可能是从那儿移植过来的。那么,查阅清档,就可以查到做珐琅彩料的,有一个工匠叫胡大有,他是吹釉人。你知道,这个瓷器上釉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蘸釉,就是我拿起来在釉桶里一蘸,拿出来就行了。还有一种是吹釉,通过竹管把釉吹在表面上。比如,典型的撒蓝,就是吹釉。能进入清档记载,说明他是一个著名的工匠。所以有人怀疑,古月轩与胡大有有关。
第三种说法,古月轩是清代宫廷专门收藏珐琅彩器的地方,就是一仓库。
这三种说法,到目前为止,都可以说不太有根据。我个人认为,可能还有一个思路,就是珐琅彩是外来的文化,是西方人带给我们的。我们当时称西方人都是〃胡人〃,〃胡〃字那你一拆开就是〃古月〃两个字。有可能文人根据这个含义,杜撰出来了〃古月轩〃。这也是一种猜测,没有证据。
今天看来,古月轩的魅力就在于此,半通不通,半懂不懂,所以就以讹传讹,传至今天,也没抛弃这个名称。学界都认为这个名称非常不科学的,查不出来历,都是老百姓嘴中说来说去。但是今天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用这个略带有诗意的名称,而不简单地叫珐琅彩。
【珐琅彩走入民间】
珐琅彩在诞生的200年内,秘不示人,除了皇上,没人用过,这也是它神秘的一个原因。道光朝的档案有记载,珐琅彩的原藏处是端凝殿的左右屋内,大约有400多件。今天到故宫还能找到这个地方,但也不叫古月轩。珐琅彩是什么时候流出宫的呢?不会早于1900年, 也就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那一年。大量史料可以证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后,珐琅彩就开始流出宫外。
民国三年(1914年),古物陈列所,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当时故宫武英殿内做了一个展览,公开展出珐琅彩。这是我们能够知道的,珐琅彩第一次公开地向社会展出的记载。从展出的这一天起,假的就开始出现了。原来不做展览,珐琅彩没有假的。谁也没见过,没法造假,无从造假。但这一次的展出,使大量的造假的贩子就冲进去看这个珐琅彩。但早期的仿制的赝品珐琅彩都有一个麻烦,就是凭记忆画。当时没有出版物,没有我们现在这么高清晰度的光盘,没法看到珐琅彩所有细微之处。造假者只能去看,记住所有特征,回去凭记忆画。今天非常容易地区分民国时期仿制的珐琅彩。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珐琅彩的早期的赝品都呈现出民国的特征,非常明显。
我买过一对民国仿制的珐琅彩碗。这对碗本来是一家电影制片厂的一个美术工作人员的收藏。他去世以后,女儿拿出来卖。这个东西历史上被查抄过,又退赔了,都贴着签。我一看,就是典型的民国时期的珐琅彩。画得非常细致入微,超薄,比康雍乾三朝的瓷器还要薄。民国的时期的工艺在提高,但审美趣味没法提高,所以一看就是民国的东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物特征,民国时代也有民国时代的文物特征。每个时代的特征各有各的好处。我们一般会认为,以珐琅彩而言,最贵重的一定是康雍乾三朝,其他的都不重要。但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民国的仿制依然重要,重要的是它提示了我们当时一个皇家垄断艺术〃崩盘〃时的社会心态。皇家垄断的艺术,过去没有人见过,那一瞬间向社会开放,那社会趋之若鹭是一个正常现象。那么正常的现象就要留下很多证据,我们今天因为有这样的证据,才能使以前的珐琅彩更加完整,更加辉煌。
【康熙珐琅彩特征】
康熙朝珐琅彩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仿铜胎画珐琅。最早进入中国的珐琅器就是铜胎画珐琅。刚开始制作瓷胎画珐琅的时候,很自然地要模仿铜胎画珐琅的特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