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方财政匮乏,军队战斗力很差,既无力反攻,又无力防守。金军突破宋朝边境,又直奔东京而来。宋钦宗无计可施,只好议和。宋朝就这样,只要金国人一撤军,腰杆马上就硬了起来,不割三镇,要钱没有;金国人一来,又窝窝囊囊,赶紧乞和。为了表示隆重,怎么也得派一个亲王去议和吧,派谁去呢?只能是赵构,因为别人都不敢去。于是宋钦宗又召来赵构,说你看金军又打到这儿来了,国家再一次处在危难之中,贤弟你愿不愿意再辛苦一趟?赵构心想,反正我也经历过一回了,金国人什么样我也见过了,就又答应了下来。
这一次,赵构跟刑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行至磁州,当地守将知州宗泽闻讯赶来,在城外的一个小庙门口拜见二人。宗泽说,金贼狡诈,殿下此番前行,实在不妥。肃王一去便被扣住了,从此杳无音讯。金贼用心叵测,明显是想把殿下您也扣在那儿。赵构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了:已经有一个亲王做了人质,而且被带过了黄河,根本不可能再回来,自己再去确实是白白送死。这次不像第一次,去了恐怕也没用,赵构陷入了沉思。
就在赵构沉吟不语的时候,很多百姓渐渐地围了上来,想听听知州大人跟王爷都说了些什么,直把赵构和王云的队伍围了个水泄不通。王云可能急于完成使命,想赶紧把皇上的意思转达到,然后就可以回朝复命,跟家人团聚了。因此,王云呵斥百姓,说朝廷自有法度在,你们这些人拦住出使的官轿,成何体统,都给我闪开。王云曾主张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抵抗金军,将城外所有民房都扒掉了,很多老百姓因此被强制拆迁。此时有人认出了王云,就忿忿嚷道,他当初拆我们房时说是为了抵抗金军,我也是大宋百姓,为国家做出点牺牲也是应该的,结果现在又去金国大营议和,这叫什么事?老百姓久经战火搅扰,疲于奔波,早就憋了一肚子怨气。王云的呵斥,将百姓心中的积怨一下子引爆了,纷纷大骂王云。百姓一边骂着一边一哄而上,将王云拽下马就打。宗泽很鄙视王云的为人,在旁边看着不说话,赵构知众怒难犯,也不说话。结果没一会儿,王云被百姓活活打死了。赵构看到这一幕,心想自己如果再坚持前去议和的话,恐怕就成第二个王云了,不如先在此盘桓几日,静观其变。
王云的死,深深地刺激了赵构。先不说王云该不该死,他是堂堂的刑部尚书,就算该死也不该这么个死法。朝廷自有法度在,他做得不对朝廷自然会依律处置。这下倒好,上来一帮老百姓,一顿拳打脚踢,朝廷命官说打死就给打死了。这在赵构19岁的心灵里,又留下了一个阴影:老百姓太可怕了。这也影响了他以后的很多行为,比如他不相信河北地区的义军,不相信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部队。
【王云之死使赵构对老百姓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他后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敢信任老百姓的。也正是因为王云之死,赵构没有再去金营。当赵构在磁州盘桓之时,金军第二次过了黄河,直取东京汴梁,一举灭了北宋。这国破家亡的悲剧,又对赵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前面我们提到过,金军万把来人第二次攻入宋境,在黄河边上扎下营寨。夜里,金军把羊绑在木桩子上,借用羊腿敲了一夜战鼓。第二天一看,守河的十四万宋军不战而退,金军从容地用小船渡过了黄河,一直攻到开封城下。这一幕赵构虽然没有亲见,但已听说。十几万军队居然连挡都没挡一下就一哄而散,可见军队是靠不住的。靠老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书活活打死了,所以老百姓也靠不住。靠朝廷?朝廷官员一见金军来犯,自个儿先撒大脚丫跑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领军抵挡。在赵构看来,抵抗金国是一件很冒险、很没有把握的事情,没有任何力量是可以作为依靠的。另外,赵构在金营待了那么多天,射了几箭就把金人给震住了,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所以他觉得汉人对金国人抱有成见,老觉得金人全是野蛮人,跟他们说话说不明白;其实不然,金国人也是很讲道理的,完全可以跟金人以礼相待,不是非得以暴制暴。这个时候,这种观念恐怕在赵构的心里已经形成了。
随着金军的临近,磁州也日益危险了。赵构离开磁州,但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点流浪的感觉。在这最为危难的时候,相州刺史汪伯彦带着兵马来迎请他前往相州,这等于是伸手拉了赵构一把。赵构非常感激,从此对汪伯彦言听计从。汪伯彦也就成了影响宋高宗的第一个人,被认为是南宋的第一个大奸相。
史学家们评价两宋,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名相很多,有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寇准等,但缺少名将,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