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这些事情是需要钱的,是需要军需物资供应的。当时山河残破,生灵涂炭,打仗并非当务之急,怎么收拾人心、稳定残局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李纲党同伐异,对意见不同的大臣打压得很厉害。这样一来,朝廷中反对他的人很多,意见也很大。在李纲的坚持下,张邦昌被赐死。对于张邦昌之死,包括南宋的史学家,都有为张邦昌鸣不平的,说张邦昌虽然僭越,当了逆贼,但实出胁迫。他不是非要上赶着当这个伪皇帝,而且,李纲能够举出的实证无非就是他淫乱后宫,跟先朝的嫔妃有过那么一回事儿,不过那也是在醉酒的情况下发生的。过于刚直就没法团结众臣,李纲这种决绝的处事态度,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最后,李纲这个宰相做了77天就被罢免了。
【赵构立脚尚且未稳,返回北国的金人就已得知自己册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把皇位拱手让给了赵氏皇族,并且建立起了南宋政权,因此金军再一次大举南下进犯。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赵构该怎么办呢?】
第八讲:书生抗金(2)
看到金军南下,赵构的第一反应就是跑。但皇帝不能叫跑,叫巡幸。当年金军南下时,徽宗不就是巡幸东南去了吗?所以他沿着父亲指明的道路,也要巡幸东南。从宋朝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区也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于是他决定去往扬州。金军攻破汴梁城之后,并没有在中原驻军,这还得归功于张邦昌。当初金国撤军的时候问张邦昌,要不要留一点人马帮你看场子?张邦昌当下拒绝,说我们大楚有能力保卫自己,所以金军就都撤走了。这样一来,广大中原地区实际上仍旧掌握在汉人的手里。高宗皇帝逃到扬州之前,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负责防守汴梁。宋朝的军民百姓们以宗泽为核心,继续抵抗金军。
宗泽做了东京留守之后,呕心沥血,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他在给皇帝的上疏中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说以乞盟,终致二圣北迁,宗社蒙耻……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意思是说,金国人一来,奸臣们整天就是嚷嚷着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去跟金国人决战,所以造成二圣蒙尘被俘。我虽然驽下怯弱,但愿意冒着飞箭滚石,带领将士抵抗金军,捐躯报国。这就又回到了老话题,即便你和你手下的将士都愿意为国捐躯,可打仗的军费从哪里来?所以宋高宗看了宗泽的上疏后,说爱卿忠心可嘉,说完就没下文了。而且一看到“二圣”这种字眼,宋高宗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又提二圣未还,那你就守在汴梁,替我做第一道抵挡的防线吧。
【金军大举南下,宋高宗赵构准备逃跑,派出宗泽留守东京,作为抵抗金军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铁骑,宗泽如何才能抵挡住金军的进攻?在历史当中,宗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宗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是宋神宗年间的进士,本来不通兵事,但史籍记载他“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说他修缮城池,加固城墙,完善守城的器械,还招募地方的精壮,做好守城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宗泽是靠义勇对抗金国,而不是官军。义勇就是类似于水泊梁山的好汉那样的人。因为宋金两军不断交战,百姓反复遭到战火涂炭,于是就自发地组织起来保卫家园,谁来抢就打谁。有的义勇慢慢壮大了,就开始为祸一方。据说当时河西巨寇王善拥七十万众,扬言要攻打汴梁城。汴梁城百姓很恐慌,金国人还没打来,自己的巨寇土匪却先来了,万一汴梁城守不住怎么办?宗泽说不怕,我去招安他。于是宗泽一人一马,单骑出城前往王善的巢穴。宗泽见到王善后,说现在金人入境,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最需要的就是像王公您这样的人。现在您不救国不说,还要在背后插一刀子,这算怎么一回事?您麾下有七十万众,为国家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万不能光看眼前利,还得想想身后名啊。您是愿意青史留名,还是想遗臭万年呢?宗泽说得入情入理,王善深为感动,当即表示愿意率七十万众解甲,听从宗泽调遣。宗泽招募王善的七十万义勇,如果真能去跟金国对抗的话,中原地区的战争形势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但是史书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宗泽确实率军在汴梁城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抵抗,拖住了金军主力南下的步伐。据说宗泽在河北地区威望很高,当地汉人甚至包括金人,都尊宗泽为宗爷爷。
第八讲:书生抗金(3)
【宗泽虽为一介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