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页)
团)组成,炮兵组由徐立行、沈正功组成,工程兵组由徐介藩、高步昆组成,坦克组分成两个小组,装司由张文舟带队,哈军工由徐介藩和唐本庆组成。最自由的要属任新民,他名义上编在炮兵组,但是想去哪个组都行,苏军五大学院他跑了个遍,那天跟空军组去茹克夫斯基航空学院,回来后高兴地说:“哎呀,原来他们也没设热力学教研室,1953年为设不设热力学教研室,我和一系苏联顾问争得很厉害,那个专家想把他自己喜欢的专业都给哈军工加上。”任新民的主要目标是想摸一摸苏联的导弹。
对来自中国军事院校的同行们,苏联的军事院校给予热情地接待。徐立行、任新民和沈正功在捷尔任斯基炮兵工程学院有了宾至如归的感受,用沈正功的话来说就是“到处是友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热情的欢迎,他们把什么都拿给我们看,什么都对我们讲”。
这个学院的外弹道教授会主任贝日科夫将军是一位慈祥的老教授,他成了沈正功的好朋友,他把自己最新的著作赠给沈正功,再三说,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是自己莫大的光荣。在与沈正功的两次长谈中,既谈工作经验,又谈家庭生活,谈话当中,有数次电话找他,他都婉言谢绝,不许中断谈话,这让沈正功十分感动。
已经退休在家的内弹道教授会主任阿尔曼将军正在编写一本书,听说中国同行来访,特地赶来约会沈正功,长谈之后,他还郑重告诉沈正功:“书写好后我要以个人名义送给亲爱的沈教授一本。”
徐立行、任新民、沈正功在参观炮兵工程系的一周里,恰好苏联的炮兵元帅正在这所学院检查工作,元帅两次接见中国同志,并亲自安排参观的项目。学院还专门从莫斯科的大宾馆里请来会做中国菜的厨师,为中国客人烧菜,虽然那菜的色香味与中国菜相去甚远,但主人好客的精神让徐立行等人感到亲切。
txt小说上传分享
35 走出国门 参观团苏波捷求学取经(4)
唐铎在20余年后重回母校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参观,过去的老师已找不到几位了,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唐铎感慨不已。这所学院对中国的情况亦较为熟悉,因而主人对来自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工程学院的客人格外重视,且做了充分的接待准备。当中国客人走进各个教授会的办公室时,一眼就看到主人们特别陈列的自己编写的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实际作业指导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论著和学员的毕业设计,任由中国客人翻阅;有的教授会还陈列出中国留学生的作业,说明中国留学生所取得的优良成绩;在实验室里,布置了种种表演的设备,如形象教具、实验设备、教学电影等,随时可为客人们表演;陪同人员手里拿着接待提纲,周详地介绍各方面的情况。
在茹柯夫斯基空军学院断断续续参观的两周里,每天早晨当唐铎他们乘车驶近学院时,远远就会看到该院的教务部长站在大门外迎候,进入教务部办公室,总会看到当天要参观的各单位首长正襟危坐,早早等候在那里,准备引导客人去参观。哈军工的参观者从心里佩服苏联军人那种遵守时间,一丝不苟的精神。参观时,这些单位首长亲自介绍,常常连续解说达几个小时,听的人都觉得累了,可介绍的人仍然精神焕发,当发现中国客人什么地方没有听懂,介绍情况的首长会再讲一遍。
一位苏联专家主动向罗时钧介绍他的一项科研成果,说明该成果已在苏联推行,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希望这项研究成果也能在中国推行,使中国的航空工业受益。
参观团中最活跃、最忙碌的自然是柳克俊,他身兼数职,每天除了与苏方联系,跑大使馆,安排各个参观组的活动外,还要照料团员的生活,随时为身体不适的老教授打针送药。他自己也有参观学习的任务,在给各个参观组当翻译的同时,他抓紧时间,参加一切允许参加的教学活动,从讲课、实验到毕业答辩,他都挤进去听,认真地学。为了抄录有用的技术资料,有时一晚上只睡两个多小时的觉,本来白净的面孔更显得苍白,眼圈发黑,两眼血丝,刘居英怕他累垮了,整天叮嘱着,“可别加夜班了,好好睡觉!”
苏联的海军学院集中在波罗的海之滨的列宁格勒,刘居英、慈云桂和柳克俊去列宁格勒后,访问了著名的克雷洛夫海军工程学院、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捷尔仁斯基高级海军学校、伏罗希洛夫海军军事学院和高级海军无线电学校。柳克俊发现各个学院的毕业设计库大有看头,他甚至找到现在正在海军工程系当顾问的苏联专家当年的毕业设计。但是按院方规定,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