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长辈,生活上多了一层限制,这让很多新儿媳一下难以进入角色。
嫁给一个男人,实际上就是嫁给了这个男人的所有关系,这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要面对尚有公婆的现实……新的爸爸妈妈的出现,尤其是突然出现的婆婆这个“妈”。
婆婆的身份在这个新的家庭里非常特殊,她是妈妈,但又不同于妈妈,对于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对自己没有养育之恩的女人成为自己要尊敬的妈妈级的长辈,相信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很难从心里接受的。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儿媳会抱怨:为什么在我妈那就天经地义,到她这儿就如此尴尬?
其实,这是一种拿婆婆和妈妈比的心理,对婆婆抱有和妈妈一样的期望值,而一旦这种期望值没有出现的时候,无形之中就会造成心理疏远,从而产生一种不适应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和不同的处事方式,也会更进一步加深这种心理隔阂。这种比较是不对的,比较的结果也注定是一个不能满意的结局。这种拿自己的妈妈跟婆婆对比的人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对比就是:
怀孕了,妈妈问预产期是什么时候。
女儿答,7月份。
妈妈说,怎么选在这个时候,坐月子多热啊,又不容易坐好,大热天儿的,要能提前一个月就好了!
婆婆却说,选在这个时候好啊,小孩儿不容易着凉,在肚子里和外面温差不大,上学又不耽误,多好!
早孕反应很厉害,吃什么吐什么。
妈妈心疼地说,给你做点什么吃好啊,看你这脸色难看的,想吃什么尽管说,爱吃就多吃点,不爱吃妈再给你做!
婆婆也心疼地说,你现在就得多吃点儿,一个人吃两个人的饭呢!你不吃小孩儿还要吃呢,吃了吐那就吐了再吃呗!
经过努力,终于生了,医生从产房里出来的那一刻,妈妈问医生:“产妇怎么样啊?”
婆婆却问医生:“孩子好吗?多重?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从以上对话里可以看出,妈妈跟婆婆确关注点不同,妈妈关注的是女儿本身,而婆婆则关注的是孩子。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妈妈跟婆婆又怎么能一样呢?自己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从自己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妈妈无怨无悔地辛苦了无数个日夜,其中血浓于水的感情是任何感情都代替不了的,同一屋檐下的婆婆怎么能够比呢?婆婆接受的是他儿子的儿媳,将来孩子的妈妈,一个二十几岁的成年人。她也无法像了解自己的女儿一样知道你的爱好,懂得你的生活习惯,了解你的处事方式,理解你的心理要求。
尽管在中国人的传统中,男女双方结婚就有了“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的意味,于是和男方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喊起了“爸妈”,所以,儿媳跟公婆之间俨然就是父母和女儿的角色了。作为儿媳,对公婆问寒问暖,礼数周全,银子面子都不少给,他们有什么不对也尽量忍着,有什么委屈却从不向他们抱怨,对他们够客气够好,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不过如此。可是,那种相处的感觉就像是一种礼制约束下的程序一样,是一种礼数。在这种情况下的婆媳关系,需要更多的是“走程序”,应该怎么做都是制定好的,虽然从一个家庭里的女儿,甚至是大小姐,变成一个另一个家庭里的“顺妇”的不适应感会很强烈,但是由于从小就被灌输了“三从四德”的教育,无可奈何也好,不予反抗也好,不适应感也会渐渐消失,因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
对新生活的不适应(2)
到了现代,在没有“三从四德”的灌输下仍旧要遵守这不太成文的婆媳规定,很多从小娇惯到大、平等思想一直浸润的女孩子从心里已经彻底不适应了,所以,一旦有了婆婆就如临大敌,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婆婆都像古代的管家一样,但还是会从潜意识里有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
2 谁才是家庭中真正的“女主人”
儿子娶儿媳,对一个母亲来讲,是一个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既是儿子长大成人自立门户的标志,也是自己进入新生活的开始,因为,一个全新的女人进入了自己的生活,带着全新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价值观念,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心爱儿子最心爱的女人。这将意味着,一个母亲的生活将从此改变。仿佛是自己含辛茹苦二十多年养大的儿子拱手送给了另外一个女人,这种儿媳半路杀出来与婆婆抢夺这个男人的心理,在所有母亲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母亲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很强烈。
对于婆婆来说,儿媳走进家门,不只是增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