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对雪雁也是连连摇头,“那位贾先生便是来了,也只是和琏二爷来往,难道还能到姑娘这里来不成?他也曾进京数次,也常到府里去,但姑娘何曾见过?”
雪雁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这倒是。”她有些落寞,“可惜了,那贾先生可是好人,又渊博,姑娘以前也常常赞叹的,可惜姑娘现在也喜欢看书,却没人可以讨论一番了。”
黛玉笑道,“我还没有无趣至此。”
想了一会儿又问,“那贾先生是从哪里来的?”
雪雁早把这事情打听清楚了,笑道,“我听贾先生来了,记得他的小童广儿还是我们家里出去的,就去找他说话,谁知道贾先生并不曾带来。还好,有人告诉我了,是王家的王大人保举,如今要上京去候补京缺呢,看来是要高升了。”
雪雁在这里为了贾雨村高兴,黛玉却是心中一动。
贾雨村原本的官职,是应天府府尹,正是他们老家的父母官,之前在金陵,却不曾听见贾琏和这贾雨村有什么来往……为何又这么巴巴的跟了上来,要同行?
更何况,贾雨村当年送她上京,却是得了她的舅舅贾政的帮助,才补了应天府尹一职,虽说到任后就把薛家杀人案给轻轻抹掉了,但到底是和贾家连宗,和贾家的关系更近,和其他家族的关系则远。现在的情况,要补个京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什么王子腾肯大力保举?
要说报答贾雨村,王家早就报答过了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了几次政治危机——贾雨村那几次上京是为的什么?
之前,她父亲病重的时候,在家中无事可做时,也常和她说起平生往事,在贾雨村的事情上还有些后悔呢,说当初看错了这个贾雨村。他青云高举,在政坛上滚了一滚以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
黛玉隐约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不过,在脑袋里面转了几圈以后,也就放弃了思考。有问题又如何?不是她能管得了的。里面就是有什么肮脏的交易,她也不想掺和。
不过,贾雨村的出现,却还是勾起了黛玉的心事。
风清记忆中的那个故事,开篇名义,即说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又有“不可正照风月宝鉴”之语。粗粗一看,当真是花团锦簇,数不尽的风流富贵,还有才色兼备的美人,恍如梦想之地,但若是沉迷于这表象中,便会如同正照风月宝鉴的贾瑞一般凄惨而亡了,还不能明白是怎么死的。
反照呢?
黛玉忍不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她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风清记忆中的那“一僧一道化黛玉出家”、“说黛玉不能见外姓亲友”之类的故事,是一个也没发生过的。况且,她身体虽然虚弱,却并没有十分糟糕的地步,完全可以用药调养。而风清本身也清楚得很,如果真是在历史上,那么也本来就没有什么神仙,不过就有一些得了些力量的凡人罢了。
因此,这件事情,倒是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用神仙鬼怪命运之说,来掩饰“真事”的一个明证了。想来其他类似的事情,也是如此。
但是,贾府的“反面”,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判定的。毕竟,她并不是那个在局外反照的人,而是或身处其中,或雾里看花的人……
不管是文人志士,还是闺中儿女,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若有所得之时,难免就要找法子排遣一番,或寄情于诗词,或寄情于乐理……
如果是原本的黛玉,那么选择的几乎可以说百分百会是诗词。但是现在的黛玉,却更加偏好寄托于琴音。
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思维纷扰之后,晚饭之后,她便让紫鹃取了琴来,排遣心中的情感思绪,也平复心境。也不拘什么琴谱,不过是抒情罢了。
有寄情山水之意,又有一直以来对世事的感怀,还有对这个身体曾经经历的一切、原本将要经历的一切的些许疑惑与怜惜……
紫鹃听不出来,自然也不会知道,这超脱于琴谱,随手弹来自成乐章的本事,任凭怎样的天才,也不该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该有的本事。这是天分、努力、专心、见识……许多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有的成果。
十余岁的女孩就能有这种本事这种事,即便是黛玉,也只在风清的灵魂中有所记忆,那还只是从某些当时的YY小说中看过。但那类书籍,纵然能邀得世人一时之宠,却又怎么可能如《红楼梦》这样的名着成为经世之作历久不衰?
黛玉弹着琴,思绪随着手指翻飞,又不免想起了作为风清的时候。隐居多年后行走人世,却依然能发现世界上有着众多的红楼爱好者。这也是她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