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上的众人都要着急了。而随着将军越长越大,会时不时的在终南山逮逮野兔给她打打牙祭,不然在终南山三年,整日跟着孙思邈吃素,她可受不了沾不到半点荤腥的日子。
这三年,前两年,她紧跟着孙思邈在终南山采药,顺便背背医书,看看孙思邈之前行医时的笔记,加上前世老妈的教导,对药理医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只是由于缺少经验,辩证诊脉的本事还是差了些。到了第三年,孙思邈时不时的带着她下山去附近的庄子给普通的庄户人家诊脉。刚开始人们很不相信自己这个年纪善小的小姑娘,只是看在孙思邈的面上不显,魏叔玑自然是明白他们的顾虑,每次给他们诊过脉之后,还请孙思邈复诊一次。次数一多。人们对她的本事也开始相信了,魏叔玑的医术也慢慢的成长起来了,即使没学到孙思邈的十成本事。也学到了七八成。
这些年,孙思邈对魏叔玑越来越满意,也渐渐明白袁天罡为什么会说魏叔玑会是他的衣钵传人。魏叔玑年纪虽小。但很有悟性,除了能学透他交给她的医术。还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有时候还能给他以不少启示。
特别是她提出的著书立说的建议更是让他心动不已。他这些年行医的同时也写了不少笔记,倒是根本没想到就这些笔记还可以系统的整理成书。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写书,还特地感谢了魏叔玑。
魏叔玑那个汗颜啊,貌似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最主要的流传到后世的就是《千金方》。这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和制药,还包括临床各科辩证施治。收集了不少药方。她只是稍微提醒了孙思邈一下,让他写书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年,哪能当得住孙思邈这么大谢。
孙思邈却是不相信,还是郑重的谢过魏叔玑。
相比其他的,魏叔玑更关注伤科和妇科以及对气疾、心疾的治疗。关心伤科是为了程处弼一家人,总不能将来自己嫁过去,家人受了伤还得让外人查看护理吧。另外她也想培养一批懂医术、懂包扎的兵士,这样以后军中有人受了伤,也好有了合适的照料。而妇科,则是担心古代的生育水平。死于难产的人太多,所以想尽一下自己的心力。至于对气疾和心疾的关注,则是为了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这两位公主一位是自己的好朋友,一位是自己未来的嫂子。貌似两人受遗传影响,身体素质很差,她也不好漠不关心,只能尽自己所力,帮着公主们调理下身子,免得这些公主早逝。
而这三年间,她除了偶尔跟着孙思邈去山下为穷人看病,平时竟是连山都没下过,更别说回长安见自己的家人了。她知道“父母在不远游”,魏征和裴氏能同意自己一介女孩子远离家乡去学艺,算是很开明的,想必他们也会很想念她。就时不时的给府上写信,让人带回长安给他们。这样才算是对自家这三年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这几年,因为自己临走之前留下的花样图纸,玩偶之家的生意还算不错。即使坊间有了不少假冒仿制的,但一般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都认准了玩偶之家。管事接的订单都能排到下个季度去了。而和卢国公、魏国公合伙的家具作坊、酒作坊,生意也好的很。几个生意铺子分红所赚的银钱比魏征一年的俸禄和赏赐还多得多。倒把魏征郁闷的不行。裴氏自然乐得跟崔夫人、卢夫人更多走动了。
因为下定决心要成为姐妹们的依靠,几个兄长在国子监的学业很是认真刻苦。特别是大哥魏叔玉,学的更是用心,每次大考小考都在国子监排了前几名,小小年纪就受到国子监祭酒、博士们一致的赏识和器重。而二哥魏叔琬的书法天赋也渐渐显现,在一次巧合下,被唐朝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看重,亲自带着教养,只是虞世南年纪太大,身体不好,就把魏叔琬托付给了“唐初四大家”的另外一个褚遂良。得了名师指点,魏叔琬的书法进步甚大,他的字在坊间竟是名声鹊起。至于其他两个哥哥,在大哥二哥的带领下,他们的进步也是很大。
一家和睦、儿女孝顺、兄友弟恭又有出息,渐渐的,郑国公府的家风被更多的长安人所敬佩。只一点不好,大哥魏叔玉的亲事很是不顺。
袁天罡不愧是顶级神棍,又或者可以叫他乌鸦嘴,第二年还未等到大哥行冠礼,大哥魏叔玉订亲的那户人家的小娘子就得了急症,不到三天就这么去了。而后来某一王爷亲自做媒、裴氏和魏征无法推脱,又给魏叔玉订下一门亲事,谁知刚订亲没两天,那位没大福气的嫂嫂失足落水,救上来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于是长安城中竟是流传起魏叔玉克妻的传言,硕大的长安城居然没有人敢把女儿嫁给魏叔玉,即使魏叔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