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大胆子还敢留横山郡、大宋宣和七年的字样呢?正确的落款应该是檀州、大金天会三年。
“是啊。”另一个人也说道:“这不符合常理呀。”
“我倒是觉得完全符合常理。”唐风老毛病又犯了,好在这不是文物交易,为首的中年人问唐风道:“这位先生可有依据。”
唐风说道:“那时候交通闭塞,中央政府的通告很难及时的传达到普通老百姓耳中,虽然已经沦陷了,但老百姓并不知情,所以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大宋子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座石拱桥是跨年度完成的。造桥立碑前,这里还叫横山郡,等到这座桥完工时,这里已经改叫檀州了,巧就巧在这座桥修建于1125年,恰好撞上了。”这个跟前面的孟法师碑拓本不一样,当时的孟法师碑立于长安,长安的老百姓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改年号的消息,但这座桥地处边疆,老百姓不知道局势变迁也是有可能的。
“嗯,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说话的是柳月,柳月说道:“本来立好的桥碑应该被官府勒令整改的,但由于这个地方实在太偏僻,官府没注意,老百姓也就得过且过了。”老百姓才不管哪个政权上台呢,他们最希望过好日子,最怕折腾。
唐风觉得奇怪,柳月是拍卖行的,她怎么有资格进入考古的行列呢?他心里想着,眼睛不由自主的望向她,她的的胸前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面写着:中国国家博物馆实习研究员柳月。啧啧,真看不出来啊,她还是一位考古学家。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唉”中年人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座桥估计是留不住了。”
“张教授。”柳月对中年人说道:“这棵银杏树可以移走吧?2000多岁了,砍了多可惜。”
“嗯。”张教授点了点头,说道:“我回去打个报告递给林业部门。”
陈彦一看这阵势,哪里还会不明白,他连忙拉开唐风,轻声对他说道:“哎,我们得赶到他们前面去道观,不然就没好东西了。”连一棵树都要移走,他们走过的地方还能留下什么呀。
★上架日期已定,覆发誓这本书不会太监,请兄弟们继续支持吧!★
第二十六章 罪魁祸首
唐风想想也是,不管那个道观有没有好东西,先去一步总是好的,他说道:“嗯,我们先走。”
过了石桥是一条依山而修的小路,二人顺着小路绕过山坡之后,面前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
唐风越看越不对劲,这座庙宇香火鼎盛,不像是要拆迁的样子,他问陈彦道:“这那里是道观,分明是庙宇,它真的要拆吗?”
“嗨。”陈彦摇着头说道:“你说的那个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首经典的诗形象的概括了古北口的文物建筑,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唐风所指的那座庙宇就是两步三座庙,远看是一座庙,它其实是由药王、佛阁、龙王三座庙组成的。
陈彦指向更远的另一边;两座山之间的垭口说道:“我说的是那一座。”
唐风往那边一瞧,那座庙啊,不拆都可以,它自己都能倒,破旧得不行,他说道:“那也不是道观啊,分明就是遗迹。”
陈彦说道:“来都来了,去看看再说吧,就这样空手而归不是浪费汽油吗?”
既来之则安之,唐风不乐意也得去,两个人沿着山路走向那座庙,废了好半天功夫两个人才走近这座庙,唐风就摇着头说道:“这里有文物才出鬼了。”这是一座关帝庙,修在古北口这边的话就该叫边关圣庙,古代的统治者为了鼓舞镇守边关的将士的士气,会在边陲和重要关塞修建关帝庙,供奉被誉为“战神”的关羽。这座边关圣庙非常残破,院墙之内杂草丛生,几座残碑早已是东倒西歪,很适合拍鬼片。
唐风摇着头说道:“我说你都交了些什么朋友啊,被人忽悠到这荒山野岭来?”
“这小子,竟敢忽悠我。”陈彦马上拿出了电话,结果,没信号,这家伙交游广阔,获取了海量的信息,但这真假就不敢恭维了,一半一半吧,唐风也看得开,不可能次次都有好运气的,他说道:“算了吧,休息一会儿回家了。”
“我去上个厕所。”陈彦急匆匆的跑进这座边关圣庙,反正里面也不可能有人。
唐风走到边关圣庙的另一边,远处,是自明朝以来就没有修正过的古北口长城,这横卧在山脊之上的残垣断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苍凉之美,那残破、古旧、朴拙的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让人仿佛回到了那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