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集罗湖桥,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名誉社长董辅礽先生专程赶到深圳,参加隆重的揭幕仪式。 揭幕的时候,巨幅的红布被嘉宾缓缓拉下,庄重、热烈的牌面映红了罗湖桥两边,不少途经罗湖桥的港人驻足观看。电视台的记者不失时机地随机采访了一些港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对眼前的这面宣传牌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一位拉着行李车的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说自己希望香港和祖国一样有美好的明天,他说自己看见这个宣传牌,就想起了几十年前母亲对他独自闯香港时的祝福。 这是王星策划香港回归题材“四重奏”中的第二部交响。 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初衷。客人散去之后,王星长久地站在罗湖桥头,他以宣传牌为背景,照了一张相。那是属于他的作品。 政治有时是一种公共关系,政治策划有时就是公共关系的策划。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天,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国家主席###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赠送了自己亲笔题写的匾额,那上面写的是: “香港明天更好”。  
中 篇(1)
为历史做一个完美的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策划 应该说,在香港回归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进程中,做成一个倒计时牌就足以说明一个民间的策划人对历史和政治的充分关注了。但是,随着香港回归的指日可待,另一个回归题材的策划又迫在眉睫了,那就是为这个历史性的回归建立一个纪念碑。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策划,是和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牌策划一同提出的,在王星看来,从倒计时牌到纪念碑,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和一个完美的圆,所以,完成香港明天会更好宣传牌以后,他和田地又即刻进入到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之中了。 纪念碑的建设过程和倒计时牌、香港明天会更好宣传牌没有什么更大的不同,如果从策划的专业角度来表述这个过程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的意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在运筹这个项目的时候,策划人的远见和睿智。 前面说过,策划者在1994年已经开始运作香港回归系列策划,当时拟先后建造倒计时牌和纪念碑,这两个项目都需要请示政府并在罗湖桥头申请项目用地。是报批一个建一个,还是一并报批呢?报一个建一个,可能比较容易被批准;而同时报批,可能会因为项目涉及因素较多反而不容易批准。 王星的意见是,既然是自上而下的运筹这个项目,不如一并报批,一并把两个项目的用地申请下来。按王星的预见,进入1996年,深圳当地关于香港回归的策划将会非常多,而倒计时牌和纪念碑是两个容易被人们想到并付诸实施的项目,如果届时再来申请项目和项目用地,事情将会变得复杂和不可驾驭,不如现在趁多数人还没有注意这个领域的时候,一并把两个项目和项目的用地申请下来,使自己的策划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制高点的判断和掌控;只有你具备这样的思想、同时也具备对事情发展趋势的准确预见,才可以使自己的策划沿着自己的思路展开。 果然,到了1995年底、1996年初,当内地还没有掀起香港概念热潮的时候,深圳的香港热已然兴起,不少机构也开始了对香港概念的追逐和策划,其中不少就是在深圳某地举建回归纪念碑的策划。深圳地方政府接到不少类似的意向和申请。可以想象的是,这些策划无一例外地被退回,原因当然是早已有人将纪念碑立项了,不仅如此,连项目的用地政府也早已给了红线图。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王星预见性的策划和操作方式,确保了纪念碑项目能按自己的策划顺利实施和展开。 再说项目的资金问题。由于是民间运作,项目的资金是没有保障的,哪怕是这样的项目也是同样,只有你到了无法操作的阶段,政府顾及项目的影响才会施以援手;但政府施以援手的时候,也是你策划人失手的时候,那说明你没有操控这样项目的能力。 鉴于香港题材的大热,建造纪念碑的时候,已经不像建造宣传牌那样过于为资金发愁了,因为一个民族集体的关注就是资源。但毕竟是体现祖国内地对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纪念,项目是不可能公开集资的,那样会成为香港媒介的笑柄。 关于资金的事宜,王星同样也有自己的思路。还在建造倒计时牌的时候,为了清除周边的环境,把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的一个广告牌拆除了,现在,建造纪念碑,也许可以再次从观澜高尔夫上打主意。 首先,观澜湖高尔夫的舵手是香港知名的爱国实业家朱树豪博士,他的事业在深圳观澜达到颠峰,其掌控之下的观澜湖高尔夫已经是世界知名的休闲胜地,对于祖国内地的文化体育事业一向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