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刻的危难当中。奋不顾身的战士们在乱石中搜救。“有人还活着吗?”拿了话筒,扯了嗓门,他们这么喊着。即便有微弱的声响,也是一线希望。亲人哭泣着,孩子呼喊着,没有人知道地震中心汶川地区到底死伤几多生命。连夜的大雨,冲刷了泥土的封盖,未散的阴霾死命围住汶川的面容。
所有人都在祈祷,所有的期盼都是一个词句——活着,活下去。
是的,活着,就有希望。即便在废墟的掩埋下,我们可以暂时沉默,但云层后的那抹阳光一定能够再来。
“支援灾区!”在10个小时之内成为了上亿人行动的目标。一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我们每一位国人只要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份爱,在阳光下,就会潋滟成燎原的大慈大悲。个人的心意可以与你的,你们的,我的,我们的心意融汇为一条波澜河流。这条河流,延绵不息且奔流入海。而这片海,就叫做人内心的“大爱”。
断壁残垣只是暂时,灾区艰难只是暂时,伤痛离别只是暂时,而这份记忆会是永远。在若干年后的5月12日,我们会去悼念,我们会去怀念,我们更会去给自己的后辈们讲述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相连。2008,是一个对于中国人不同寻常的年份,不论是冬季雪灾、春季股灾,还是圣火受阻、手足口病、*蛮行,中国人的历史必然是不平凡的。也正是在这不平凡的历史中,人的价值与力量才可以彰显地更加有血有肉。
夜晚,点支蜡烛,让心情沉默。喧嚣,杂念,轻轻抹去。唯一存留的,是那份沉静与悲思。祝福四川,祈福汶川。那句声音,一直流传:你在,我在,我们同在。。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守望本心山和月
夏日,一夜清凉。白日里的喧嚣、气躁,都会在暗夜,逐渐消弭。
“5 12”被定为国殇之日,而全国默哀日间的默哀、泪水、祈福,在那刻,没有国界。朋友转发来短信,为了举国哀悼,请在默哀日间尽量穿素衣玄服。黑白之色,最能体现东方人沉重的心理承载。06年的11月,父亲的葬礼上,我披麻戴孝,泪流不止。那时的悲怆,是亲情离别,是生死相隔。而今天,举国的素色噤声,为的,是已经逝去的近4万生灵的惦念。
“相逢何必曾相识。”去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拍摄地在都江堰市。瓦砾、废墟、恍如地狱般的摧残,让观者唏嘘惋惜。鲁豫在倒塌的学校残骸间行走,找到了一个书包,里面还放着书包主人的同学留言簿、化学课本、文具。。。也许,这个孩子在5月12日的下午课堂上,还期待着放学后奔到精品店,买下心仪已久的风铃;也许,孩子的母亲已经开始在家里准备晚餐,并且等着告诉孩子,周末时,打算带她去青城山游玩。。。
有太多太多的假设,有太多太多的省略,我们只是假象着在“5 12”下午2点27分时,还发生着什么;而就在2点28分时,一切分崩离析。
此刻,汶川等地的废墟边上,还停留着久久不肯离去的父母,他们竭尽嗓音,唤着孩子的名字,喊着“回来、回来”的字句。焚香、遗物、灯烛、守望,因为天灾难免,因为生命短脆,所以,当全球华人都在关注死亡数字时,在数字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做个假设,如果我们在毫无预感的情景下,天崩地裂,楼板抽塌,然后被无情地盖在水泥烂板之间,那刻,你会怎么做?再假象,上百斤的重物堆在头顶,没有足够缝隙逃出生天,黑暗、雨水、鼠蚁、土尘,种种引人麻头的情景都会出现,紧紧裹缠。等,是唯一可以做的。等着去生,等着,去死。
每天都会吃饭,而每每看到灾区的报道,我不再有好胃口。每天都会考思,但看着画面里悲剧的上演,我不再去抱怨琐碎、烦闷。死者已逝,生者承受。这份承受,也许比死更为苦痛,但是,生者需要的,是内心的慰藉、引导,并能够明了“生”对于“心”的意义与重量。
山河仍在,星月黯然,光亮苏醒,守望永在。
废墟中救出一位青年女孩,他的男友紧护身旁,脱下仅有的短袖,盖在爱人身上。女友昏迷,男友在一旁用话语鼓励。表情上的那份焦虑,内心中的那份不舍,都挂在眼神上,眉宇间。记者问,如果她醒来,你的打算是什么?男子答,我相信这份爱是一生一世的。
当一份情爱,跨越生死边缘,不用言语,不用承诺,这段悲喜插曲,足以验证爱情的笃定。我们总会嘲笑都市里小打小闹的任性、负心,我们总会怜悯为爱生、为爱死的痴傻个体,但,倘若经历生死,平安之后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