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一直确信,我的生活,会再次出发。而下一站,会在何方,内心依然没有答案。于我而言,城市的挑选永远不是首要,“情之所在”,才会是我“身之所依”。相信,当心灵受过一次又一次的冲撞,那份选择,才会沉甸甸的。青春韶光,流淌的如此极速,以至于内心,开始惶恐自己方向的正确与否。一直想做一件事,甩开现实生活的羁绊,与爱人结伴而游。不论是山水野趣,还是古城边郊,只要值得一去,也便简装前行。写作,会成为我长此以往坚持的事情。它不会是我的工作,因为目前的稿费还不足以支付生活的开销,它不会是我的负累,因为成名立著不会轻易地光顾现实。它应该是我胸前的那只玉佩,圆润通透,安抚内心。心之所至,才能笔下留痕。不论题材,无论框架,就这样略带慵懒,稍加闲淡,温温灼灼,积淀而就。
深夜下班,路边偶见一位阿婆,坐在垃圾堆边,捡拾路人丢弃的食物。碎面包、残盒饭。。。挑选完毕,静静地将它们吃下。就连身边的那瓶水,也是旁人丢弃的几口饮料。有些褴褛的衣衫,有些花白的短发,她黯然的表情下,涌藏着怎样的力量?也许,是儿孙不孝,被赶出家门,也许,是老无所依,只能在暗夜下拾荒为生。生活,本身就是场聚散。即便阿婆物质生活拮据,你怎知她没有内心的小幸福?都市人生活即便富足,你又怎知他们心中可曾有过欢愉?当生活降临,我们可以拥抱、接纳;当生活即将告结,我们应该息心、收整。“聚”“散”之间,一墙而隔,太多雕饰,都显多余。只盼,在聚合时,尽兴;在离散时,清醒。 。 想看书来
那些寓言教我的事 之一
生活,需要蕴含深意的故事。淡淡讲来,会启发心智。感谢生活里遇见很多智者,他们的过往曾经,如同涓涓暗涌,能在霎那,冲刷掉内心的困惑与泥垢。
故事,需要分享,曾经,可以述说。于是,我点点记,他句句说。也许你曾听过这些故事,但故事背后,你有洞察多少?就如同你也认得这个人,但他的身影形后,你又了解几多?
就让我,充当一个白髯宽服的讲述人,将那些寓言,一一道来。
其一:
有个小女孩,因为没有一双鞋而哭泣。直到,她遇见了一位没有双腿的男子。。。。。。
杨芮解读:
这个故事堪称是世上最精辟的寓言之一。区区三句情节,已让观者,心惊,而后回味。
生活,之所以有“幸福感”,不是因为“我们得到的比较多”,而是因为“我们计较的比较少”。对于物欲,总是无尽。满足果腹暖体之后,人们希求更多。名牌、品质、奢侈、一掷千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今之人,又有多少,能做到如此静心?
女孩哭泣,因为她有所欲求。当期待不能成真,也便有了反差,生了烦扰。
一日,我再次见到那位曾经教过的学生——法号“释耀进”。她是一位尼姑,一位真正的修佛人。炎炎夏日,一件罗衫,一双素鞋,一顿简餐,也便成为她物质的需求。安静的笑容让人心定,低声的攀谈让人三思。面对酷暑近40度高温,我疑问,寺庙里没有空调吧?她笑,而答:“修佛的人是尽量不吹空调的,这些寒气会渗入骨髓,对修行不利。”可在修佛时,连电扇都是要尽量少吹,那何来清凉?答案很简洁,“心静,自然凉。”
凡俗纠结,在于一颗不安分的心。我们之所有苦困,其根源,在于欲望。
佛说世间有三苦,其最苦的,是“求,而不得”之苦。想想看,想要的,近在咫尺,但最终,它的归属不是自己。那份“孜孜以求”,换来的,是“竹篮打水一场落空”。
当然,但凡年轻人,拼搏上进仍是必须,关键是,你“孜孜以求”的,是否为内心所愿?
遇见太多的“弱冠青年”,他们追求的所谓“名分”、“奖金”、“名车”、“豪宅”。。。都是凡俗世象灌输的概念。求其根本,无非是“虚荣”、“奢享”。
再逛卖场,无关紧要的物件,我不再选购;再逛书店,无关痛痒的书籍,我不再选读;再交朋友,贪求物欲的人群,我不再深交。。。。。。
懂得拒绝,你才懂得收获。正如那个顿悟的女孩,看到对比,她才会心发感激。对于生活,你是抱怨湮没感激,还是感激胜过忿怨?那双未得到的“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