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剑出现在张云山的面前,张云山将它从兵器架上取了下来。软剑的皮套很是柔韧,皮套表面细腻光滑,上面还有着一些花纹,在皮套的两边还有这一对暗扣,应该是可以围在腰间的。张云山轻轻地将软剑抽出,一声清脆的剑吟声响起,剑身薄如蝉翼,表面上也没有什么花纹,用手轻抚两侧刃口,一条血线留在了剑刃之上。真实一把宝剑啊,居然如此锋利。此剑名为“血饮”是张家祖上一位高手的成名兵器,剑身轻软且锋利无比,常常会以难以想象角度攻击对手,伤在此剑上的高手可以说是不计次数。看着手指上的伤口张云山无奈的苦笑。想不到这把神兵再次出世,第一个饮得居然是自己的血。
将血饮剑收在腰间,张云山又看到了原本放置血饮剑的位置下方有着一把代鞘的匕首。张云山想了想将把匕首拿起,只是稍微的看了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抽出匕首看到匕首的表面上已经是锈迹斑斑,随之而来的还有淡淡的铜臭味。这样的一把匕首已经可以说是破铜烂铁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在这秘宝库之中呢?想到这里张云山单手紧握匕首用力的向一旁的兵器架上挥去。只看到匕首无声无息的在兵器架上的划过没有任何一点的阻碍,兵器架上的一节木头也随即掉落于地。张云山微微一笑,想不到这个破铜烂铁一样的匕首果然是个宝贝,这张家宝库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再看了看没有了什么其他的一些可以使用的武器,张云山便回到那个放置着笔记本的箱子旁,爷爷说这个箱子里放置着张家武学秘籍,想来哪部《太极印天决》应该也在其中。张云山将箱子打开,箱子里是十几本线装书籍,在书籍之上,还有着一个存折。这个应该就是爷爷留给张云山的了,张云山拿起存折翻开,不由得轻轻地吸了一口凉气,那上面的数字后居然是六个零,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啊,比起哪些只能看不能拿的金银珠宝可是实用太多了,这个存折是居然有500万之多,真是没想到爷爷会给他留下这么多。他本以为也就万八千的呢,看来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太清苦了。
将存折收了起来,张云山看是查看起箱子中的武学秘籍,张云山也有一些功底,张云山自然会选择太极功法,太极拳分很多种类,只是流传与民间的就有太极42式、太极24式,而在一些习武之人中又有陈氏太极、杨氏太极、吴氏太极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真正精髓却是太极十三势。这太极十三势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而太极十三势也是从《太极印天决》分化出来的。
在张家的武学典籍中并没有行功法决,但是却是有着一部更为胜之的。那便是《九法太极》
这《九法太极》和《太极十三势》同源都是出自《太极印天决》,不同的是《太极十三势》是经过三丰真人简化传出,而《九法太极》乃是张家先祖在传出,而前者做记录的功法更为全面,而后者则是更为精妙。所谓的《九法太极》主要是太极手法中九种变通法决分别是通、走、粘、急、缓、势、拨、卸、引。其中蕴含拳脚轻身之术和内功运行之法。
张云山翻开《九法太极》先看到的是太极的总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总决之后又是九法的分决,其中运行练气之法大为精妙,直到此时张云山才知道原来爷爷教给自己的太极拳就是这《九法太极》入门篇,当真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大致上翻了翻张云山便将这《九法太极》收了起来随即拿起了一把剑法秘籍。既然已经拿了血饮剑自然要找到练习的功法。这本《太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