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1/4 页)
“孙文学啊,你小子总算来敲门了。这就是胡文海吧?你们俩快请进!”
胡文海看着这个已经七十四岁高领的老人,他的脸上虽然皮肤已经松弛下坠,满头银发而且稀疏。但此时此刻。他的眼神却仿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样燃烧着炽热的火焰。
孙厂长名为孙文学,这个名字已经许久没人这么直接叫他了。他摸了摸鼻子。让开身体,先把胡文海请进了房间。
普间带的办公桌前早就摆了三张椅子,桌子上甚至还有三杯正冒着袅袅热气的茶水。
柴老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热情的请胡文海落座,然后又请他喝茶。虽然都是简单的客套,但却让人如沐春风。
这不是客套和恭维带来的虚荣感满足,而是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带来的亲近孺慕之情。
“柴老,您快别忙了,不然我可太罪过了。”胡文海坐立不安、哭笑不得,实在是受用不起这样的待遇,折寿啊。
“呵呵,好好。”柴老总算在他身边坐了下来,笑着问道:“我就叫你小胡同志吧,怎么样,今天在展会的收获如何?”
胡文海不自觉的挺了挺胸,笑道:“还不错,目前签下来的意向书已经眼看快要六十万吨了。虽然主要是两万吨左右的小船,不过也有几艘是三万吨的散货轮,多亏了香江方面的榜样和配合,更是多亏了柴老您这些年为船舶工业打下的基础啊!”
“哈哈,你们自己做得好,不用拍我的马屁!”
柴老话是这么说,可还是笑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
“我啊,明年就要退了。”柴老的表情满脸的时不我待:“没想到啊,在我退之前还能看到中国船舶工业崛起的希望!小胡同志,我这次把中船下面的各路诸侯都带到日本来了,没别的意思,我老头子反正眼看是不用干了,就是来给你撑腰的!”
“你的计划好,很好啊!你的巨型总段造船法我也看了,是个好技术,是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技术!还有你那一万亿贷款的项目,我拼了这张老脸,给你拉来了一个国家经委的副主任,你和他谈!你放心,我虽然要退了,可面子还是有几分的!不过这笔钱如果下来了,我提大港造船厂求个情,一定要把香炉礁的大坞项目做完!”
“柴老——”
孙厂长,哦,也就是柴老口中的孙文学闻言低下了头。说起来大港造船厂面临如今的严重经济危机,主要还是他一意想要上十万吨的香炉礁超大船坞项目造成的。若非如此,两万人的超大型企业大港船舶重工,又怎么会因为一次船东弃船就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没想到柴老不仅没有批评他的做法,反而仍然坚定不移的支持他把项目做下去。
胡文海呵呵笑着,大点其头:“柴老您放心,香炉礁船坞项目不仅要做下去,而且我觉得不能止步于十万吨,我看起码要做三十万吨级别的!”
呵呵,没三十万吨的级别,怎么装得下全领域寂静号晒渔船啊!
第二百九十七章考察
中国造船业的腾飞原历史中是要到二十一世纪以后了,以大港造船厂为例,其真正掌握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至少要到2005年才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那么国内造船厂究竟差了什么?这是胡文海打算“拔苗助长”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他并不是重工业、或者造船业的从业人员,并不了解这里的具体原因。但以他对国内改开之后产业发展的普遍经验,无非是三种因素。技术、管理和资本,有了这三个因素,不仅是重工业,任何制造业都可以跨过产业升级的门槛。
具体到国内的造船业要从苏式造船标准向西方造船标准转变,船台、船坞造船向平地造船法转变,整船建造向巨型总段造船法转变,经过他这段时间的研究,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种。
首先的首先,就是必须解决资本问题。没有资本,技术和管理就无从谈起,更遑论是产业升级了。巨型总段造船法虽然只是个思路问题,可要想应用同样需要对船厂进行改造,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
比如说移动总段需要的巨型龙门吊,需要的总段载重车,需要的顶升系统,需要的校准系统……
对于当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分段造船法来说,总段造船法无疑是重了两个数量级。在总段合拢过程中,对精度的控制比分段要求高了何止两个数量级,甚至是为了能够配套沿海布置的分段厂,还需要新的信息化通信系统和在海上运载总段的特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