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下马。李湖在朝中的道义之交,为他奔走,不但官复原职,更平步青云,入职京官。复得皇帝青睐,近来已是朝中股肱之臣,更接了家人入京居住云云。李寻欢闻言啼笑皆非,真是白云苍狗,世事无常。更可见其道甚危,实不足取,为其叹息。但也暂时不用管他。
纵剑光,驾云头,顾盼千里。一天之内李寻欢回到天台山居,唤张平收拾了些随身物品。自己走到静室,运转飞刀,将三十六式天机变刻于墙上。更施刀极妙,除非有人将一灯置于室中某角,灯火反耀,墙上图录栩栩如生。稍离其位,踪迹全无。以之付诸后世有缘,得与不得,一任机缘。事罢,李寻欢唤张平靠前,拔出出云剑,剑指上方。李寻欢催动银光一道,注入出云剑内,剑身忽然大震,龙吟虎啸,放出奇光,自行颤动。李寻欢喝道:疾。出云剑忽矫若游龙,带着张平身影,在空中绕了几圈,倏忽越门而出。李寻欢一顿足,也化银虹在后跟上。身后白石岩扉,无风自行掩上。霎时两道剑影一前一后,横绝空际,向西北方电闪而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秘府奇珍(一)
世途倚伏都是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鉤。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放言》五首其二 白居易)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幢微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烦君远寄青囊箓,愿得相从一问师。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卢纶)
李、张师徒两人剑影如电逐景从,一道道山川,一座座村镇,在身下掠过。张平初尝飞行滋味,兴奋异常,东张西瞧,万里在望,大开眼界,只是不敢动弹分毫。李寻欢未极擅飞行之道,又带上张平。飞过百里之外,渐觉吃力,就先落下云头。踏脚处是一座奇山,只见石骨清秀,郁郁苍松,滔滔云海中,宛若海上仙山。计其云程,相其风貌,似是皖南黄山。李寻欢见此山灵气氛氤,既有缘到此,事亦不急,遂有心于此盘桓休息一番。于是寻个干净天然岩洞,盘膝坐下调息,命张平随意于山中游观,有事唤他即可。张平放下包袱,手执出云剑,兴匆匆出去了。李寻欢正自存气调息,闭目养神。忽然心血来潮,知是张平触动出云剑,以李寻欢所教法门联络传言于他。李寻欢见张平这么快就有所发现,略感奇怪,离座出洞,化作一线剑光,绕过几个山头,落在一个深洞前的开豁地。张平从洞中迎出道:“师父,此洞深藏人迹不到之处,周围痕迹处处,莫非是前辈仙人隐居之所?”李寻欢见此处峰际半空,眼前开阔,地下平整,几处横石晏仰,堪踞宜卧。而且分明一座石坛,旁栽古松,半荣半枯,藤萝秀丽,牵挂于青叶枯枝间,别有一番意趣。李寻欢微微点头,举步入洞。洞内阴沉无光,本不易辨清什么。但李寻欢目力胜鹰,更有虚室生白之能,故洞中阴暗,无碍于他目光如炬,洞察幽微。见此洞深十丈,宽四五丈,高二丈许。四周石壁,中间树一石幢,高至洞顶。石幢重莲为座,幢身六角,上面似刻文字。李寻欢近前谛观,字体似篆,年代久远。李寻欢博学渊源,且洗髓之后,聪慧更胜从前。稍加注目,便知其意。说是此间主人姓秦名川,本东周洛阳人,曾从老子徒弟尹喜学道,十年道成,御风而行,巡游天下,喜此黄山如人间仙境,遂定居修行,积时千年,初意山居不老长生,近来却于梦境被天人告示,肉身不可长守,不久魂神将化生天界,故将千年所修功法、器物封存洞中,留待有缘云云。张平听李寻欢解释幢文,心生喜欢,叫师父快破机关,取宝物。李寻欢却无动静。张平转头看师父,借着洞口微光,只见李寻欢似是面容夷淡,不为所动。只听得洞里草虫唧唧,洞外蝉鸣松云。李寻欢转身欲走,张平自己发现此仙人古洞,心中不舍,只是央师父一探究竟,切莫入宝山空手而回。李寻欢本无意于所谓功法遗宝,见徒儿如此,也不过为己甚。遂回身于石幢仔细研究起来。他见文中“秦川”“天人”数字阴刻稍浅,本来此洞幽深,如非他如此眼力,旁人绝难发现此事。唯一经识破,知必主人刻意安排。李寻欢伸指试按四字,果似有些活动,但又不见有甚么后变。李寻欢却极有耐心,连按“秦川天人”九遍。石幢忽然自转一周,忽听张平拍手惊呼,洞右石壁霍地现出一洞门。李寻欢略觉讶异,便与张平步入此门。就在此时,忽然山洞外面一声长笑,一道黄光随二人身后闪入洞门。三人甫入门中,石壁光华闪动,洞门消失无踪,仍然是一幅天然完整岩壁。李寻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