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救援行动结束(第2/3 页)
实际上,相比上周或上上周,今天的救援人数已经明显减少了。在前几个星期,洪水刚开始肆虐的时候,每天都能够解救出好几千人。
然而最近,随着洪水面积的不断扩大,能救出来的人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外面幸存者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尽管如此,无论幸存者的数量多寡,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得救,就能点燃普通民众心中的同情之火。
陆一鸣的母亲只是众多普通人中的一个,并非品德高尚的人物,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而已。
她的思考方式相当直接:既然自己有幸存活下来,自然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得以获救,这是一种很朴实的互助精神。
“回来了!”
“回来了?”
这几个远房亲戚住在这个小区同一片区域,看到陆一鸣回来后,纷纷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他们都凭借船票上了船,生活条件相较于其他居民要稍好一些,因此对陆一鸣自然是充满了感激。
“小二伯,三叔……你们好!”陆一鸣微笑着点头致意,就算是回了个礼节。
这些亲人已在避难所里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已不再像最初那样茫然无助,经历了从最初的震惊、庆幸,到后来的失落乃至绝望的情绪波动。
但不论内心是否愿意接受,现实已然如此……
许多人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神情恍惚,半天唤不应一声,完全没有了工作的动力。这种普遍出现的精神状况,直到避难所宣布将会营救更多幸存者时,才有所改善,所有人都重新振作起来。
细想之下,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作为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这些圈子可以说是个人“存在感”的重要构成部分。宅男的圈子围绕着游戏、动漫、小说;某些老人则热衷于广场舞、麻将;普通的白领人群则和同事、朋友构成了他们的社交圈子。
一旦这些圈子突然消失,再也找不回来,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不安。
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艰难的日子逐渐过去,活着本身便是最大的真理。人们终究接受了现实,努力开始重建整个文明。
这些远亲的存在也为陆一鸣的父母带来了一份安心。在他们看来,血缘关系是最稳固的纽带,有了这些亲戚之间的互相帮助,倒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回到家中,陆一鸣拿起桌上的盖浇饭扒拉了几口,问:“老爸去哪儿了?”
“你爸和你小姨丈去修理水管去了……第12层的水管忽然漏水了,他们正在紧急抢修。”妈妈边听着录音机边说,“他们想加入临时维修队,做一名工人,以防将来没饭吃。”
“反正以前也干过这种体力活,现在身体还行,想继续做工。”
“哦,那挺好的。他想去就让他去吧。”陆一鸣应道。
以他当前的身份地位来看,维修队的人也都认识他,不大可能会给他的父亲分配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
妈妈接着说:“我和你小姨想找点事情做,整天闲着也没意思……当清洁工或者做拷边工人也可以,至少能帮点小忙。”
拷边工人是指使用缝纫机制作衣物的手工业者,属于较为初级的工作类别。
“至于叶晴晴,还是让她继续上学吧。社区学校已经建起来了,也有临时的老师上课,小孩子可以继续读书学习,将来也许还能考上大学呢。”
陆一鸣轻叹了口气,大学这个名词对他来说似乎太过遥不可及。
实际上,在避难所内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对于父母的选择,陆一鸣并未表示反对:“要是真没什么事情可做,那就去帮忙吧,结交些新朋友,也能开启新生活。”
确实有一项工作的好处不容忽视,尽管现在的工作基本上等同于义工,最多也就是多了一份盒饭填饱肚子,并没有什么额外的经济收益,毕竟以前的金钱系统早已崩溃,新的经济体系还没搭建起来。
但是,有没有工作,人的精神状态可是截然不同。
成天宅在家无所事事,信息闭塞,很容易让人思绪混乱,陷入消极情绪之中。相反,参加了工作,就能拓展交际圈子,结识新朋友,心态也会更健康些。
因此,陆一鸣并没有阻止父母的决定,他抬头又补充道:“只不过你们年纪也大了,最好还是跟领队商量一下,尽量安排在白天值班吧,晚上值班实在是太辛苦了,其实也没那个必要。”
“重启文明,终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