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那亚,途中大部份死于饥饿和疾病,许多孩子溃散开来,流浪乞讨,几千个到达意大利的儿童又被拐卖掉不少,剩下的孩子因无人照料,只好回返,但基本都死于饥饿和疾病。数万天真无邪的孩子就这样成了“圣战”的殉教品。第五次十字军战争
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布教令,要求基督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但是英诺森三世在教令中把欧洲的君主们排除在外,因为他们只是热衷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正互相杀的死去活来的;不过他们大多也不太把教皇放在眼里。教皇要求教士们走出去,深入到社会的基层进行布道宣传,将广大的普通基督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争取到十字军中来。其实这种鼓动群众的手法,说起来倒是有点儿类似于中国文革时期的串联。
但是,法国当时正热衷于对阿尔比教派的讨伐,因此应者寥寥;其它国家也是反响平平。
英诺森三世果然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为了将十字军战争早日付诸实施,他继1213年的教令之后,于1215年11月在教廷的拉特兰教堂主持召开了宗教大会。这次大会从规模和人数上都创下历史之最,与会者包括71名大主教、412名主教、900名各种修道院院长,以及一些王公贵族及其代表,合计约有1500人。大会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实现重新夺取耶路撒冷的美梦。英诺森三世还提出,拟建中的十字军将完全置于教皇的控制和指挥之下,以免像第四次十字军那样被奸诈的威尼斯人牵入旁门左道,成为历史的笑柄。按照教皇的计划,当这支十字军组建完成之后,于1217年在意大利东南部港口城市布林迪西会师,然后向埃及进军。
教会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十字军的支持力度。首先,教皇在教令中明确规定,在四年内禁止与穆斯林世界或阿拉伯人进行贸易活动,据说理由是为了让十字军有充足的船只可供使用,另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防止商人暗地里把武器卖给穆斯林。其次,教皇命令各地封建主及封建贵族按财产状况出人出钱支持十字军。请看教令——“务使那些没有亲自参加解放圣地的诸国王、公爵、亲王、侯爵、伯爵及其他有地位的贵族,以及城邑、市镇等地的社团,都要根据自己的财富,奉献一定数目的战士,并负责三年的必要开支,藉以赎除自己的罪愆。”其实说的明白一些,就是有钱人可以通过出钱的方式让穷人去打仗。这样,不仅送死的事有穷人去顶着,而且有钱人还能够拿穷人的命替自己赎罪。当然穷人除了送死也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教皇允诺,免除参加十字军者各种苛捐杂税甚至人头税,欠下的债务也一笔勾销。
英诺森三世本人也做出姿态,捐献纹银三万磅。作为教皇,一下子以个人名义拿出这么多钱,看来这位上帝的代言人也是堪称富甲一方的。除了这三万磅纹银之外,英诺森三世还将教徒的3000马克纹银捐款拿出充军了。
神圣罗马帝国的弗雷德里克二世皇帝一向蔑视教皇的权威,而教皇英诺森三世虽然对这位德国的世俗的君主不信任,但为了安抚及讨好这个刺儿头,也有意让他参加领导十字军的工作。
意外的是,英诺森三世在宗教大会的次年即1216年便一命归西了,他的继任者奥诺利耳斯三世横竖看不惯弗雷德里克二世,于是转而请奥地利的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的安德鲁二世来指挥十字军。
这支十字军是1217年出发向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卡开拔的,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的皇帝约翰也加入进来,不过这一年他已经是快70岁的老家伙了。除了老约翰之外,参加十字军的还有塞浦路斯的休一世、安条克的世子波希蒙德四世。这些人原本希望攻击穆斯林的阿尤布王朝,然而对方对与他们开战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们也没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利用,于是安德鲁二世、休一世、波希蒙德四世在1218就灰溜溜地打道回府了。就在这一年晚些时候,一个叫奥利弗的德国科隆的神职人员带领一支十字军前来,准备与利奥波德六世和约翰一道进攻位于埃及东北部的达米埃塔,而且这一次他们与安纳托利亚的突厥罗姆苏丹国联合起与阿尤布王朝为敌,从而避免两面受敌。
十字军依照惯例沿途烧杀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8月25日夺下了城外的塔楼,但是尚无法攻克达米埃塔城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疾病一度困扰着十字军,不过穆斯林苏丹阿迪尔也在这个时候亡故了。1219年,教皇奥诺利耳斯三世又派遣阿尔巴诺的伯拉纠统领十字军。阿迪尔苏丹的继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