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步兵向中央集中,本意是让防护较好的骑兵抵挡敌人,不料这一调动反而使自己的队形发生混乱,局面更加被动。穆斯林大军逐渐压缩包围圈,十字军只好集中冲击力最强的骑士突围。萨拉丁的应对办法是,让自己的军队留出一条缝隙放走一部分骑士,之后又重新围上包围圈,其他突围的人则大多倒在穆斯林的阵前。十字军步兵眼见突围无望,纷纷扔掉武器投降,其它人也跟随着成了萨拉丁的俘虏。哈廷之战十字军步、骑兵阵亡数以千计,“圣殿骑士团”大头领杰拉德与阿卡主教死于乱阵,国王居伊、雷纳尔德和大部分十字军被俘,随军圣物“真十字架”落入对方手中,只有雷蒙德等少数人冲出重围,但他在三个月后就死了。
哈廷之战对耶路撤冷王国来说致命的一击,这个基督教国家的精锐部队几乎都在这次战役中被歼。接下来,收复太巴列等城市,对于萨拉丁来说,不过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
哈廷之战的三个多月之后,当萨拉丁的大军开到耶路撒冷城下的时候,这座城市几乎已经没有抵抗的资本了。穆斯林的军队将耶路撒冷围攻十多天;与此同时,萨拉丁平静地等候在城外的帐篷里,他清楚这场战争对双方意味着什么。城里派出使者向萨拉丁求降,使者说城内的基督徒已被彻底击败。萨拉丁把进入耶路撒冷的时间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的神奇旅行。10月2日,萨拉丁率领穆斯林将士走入耶路撒冷城门,这座城市在陷落于十字军之手88年之后又迎来了新的主人。
在耶路撒冷大约居住有10万以上基督徒,此时,他们的命运都攥在胜利者的手中。就在这座城市,88年前十字军对异教徒的屠杀依然历历在目;同样还是在这座城市,伊斯兰圣地也遭到亵渎和玷污,阿克萨清真寺(别名:远寺) 被改为圣殿骑士团的总部兼马厩,金顶清真寺(又名:萨赫莱清真寺、岩石清真寺、萨赫莱圆顶清真寺)则成了基督教堂。但是萨拉丁的举动完全出乎基督徒的意料,他不但没有报复,反而一进城就下令禁止杀戮和抢掠,保留基督徒的私人财产,充许他们在交出微薄的赎金后带着这些财产返回在欧洲的老家。萨拉丁和他的弟弟阿迪尔还亲自用自己的钱,为一些交不起赎金的基督徒支付了赎金。据说实际上只有一万八千多人交了赎金,那些交不起赎金的后来也一样被释放了。数万基督徒就是这样全身而退,踏上返回家乡的路途的,而且沿途还受到“异教徒”士兵的保护。 不仅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是活着离开的,战俘也大多保全了身家性命。萨拉丁仁慈地将国王居伊和贵族骑士都释放了,这些骑士中的贵族终于在对手身上体会到什么是骑士精神;普通军官和士兵则被处罚为奴。但是,教皇的“圣殿骑士团”不在赦免之列,在萨拉丁看来,这些以“圣骑士”自居的人作恶太多,而且傲慢无礼,是信仰上的敌人,最后有200名圣骑士被处死。至于那个打劫商队的公爵雷纳尔德,萨拉丁果不食言,亲手宰了他。
被十字军占领88年的圣城,就这样重新回归到穆斯林手中,十字军彻底失去了在东方的统治根基——耶路撒冷王国,而且地中海以东的其它的基督教小国也大多陷落,只剩下像特里波利和蒂尔这样的小城邦了。
金顶清真寺金顶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礼的声音再次回荡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上空。萨拉丁也未关闭圣城的大门,他保留下基督徒的圣墓教堂,使耶路撒冷这座圣城仍然是其它宗教的根。
萨拉丁不仅在伊斯兰世界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而且他还以高贵的气度和宽厚的性格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人品的伟大,军事才能在它面前倒是有些相形见绌。相信许多民族都能找出几个创建丰功伟业的英雄好汉,但是一个像萨拉丁那样宽恕失败者的英雄恐怕没有第二人,因此欧洲的编年史学家视他为“浪漫的骑士精神”的楷模。
第三次十字军战争(下)
蒂尔的主教把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带回教廷,教皇乌尔班三世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得一口气没上来,竟然当场气绝身亡。
乌尔班三世的继承人格列高里八世号召发动新一轮圣战夺回圣城,起来响应的是德国的“红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法王菲利普二世、英王理查一世(“狮心王”)。
1189年春夏之交,弗雷德里克一世带上长子施瓦尔本公爵从雷根斯堡出发了。“红胡子”的10万铁骑远非当年的彼德和瓦尔特的乌合之众可比,所以首先倒霉的,还是东面的邻居匈牙利人,这回匈牙利人可是敢怒不敢言,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