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页)
‘南夏’时,他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了另一个代名词——北汉。
二月,高宠为张扬声势,树立威望,命新任的海丞卫温(卫旌死,子温继)率百余艘楼船组成的舰队出长江口,向南海进——。
三月初,骑都尉虞翻受命出使汉中,准备游说天师道张鲁南归。
四月,蛰伏在凉州西城郡的庞统、赵云遣使送回好消息,在休养生息近二年后,马终于恢复了元气,呼喝奔号的陇西健儿即将卷土重来。
科举考试,农技革新,探险航行——,所有的这些都让那个朝代的年轻人心神向往,特别是当高宠属下的海丞卫温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新现的夷洲回来时,欢迎的江埠口人山人海,人们对新事物的憧憬让一切都变得万般美好。
南夏北汉,高宠在长江畔建立的这个新政权如同一股清澈奔流的泉水,不断的喷涌出迥异于北方垂垂政权的气息,与曹操等人料想到的情况相反,一些年轻的有识之士并没有因为高宠脱离汉室的举动而退缩,他们纷纷冲破封锁和牢笼,投奔到倡导百家争鸣,思想更为开放,生活更为安定的南方。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二百一十一章风起陇西
金陵春早,这座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市因为是高宠治所的缘故,而显得繁华热闹,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日子过得简单而充裕,求仕的学子、归耕的农夫、早出的小贩、回家的新妇,在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在平静中流逝。
这样的日子多了些许安逸,却少了几分紧张。
这样的生活是江南的百姓奢望的,却不是高宠自己的希冀。
北方的曹操就象一个时时紧逼的对手,让高宠不敢有稍许的松懈,两次北伐均无果而终,这让高宠耿耿于怀,也让他明白,没有过北方一等的实力北伐亦不可能有所收获。矢志励精图治的他终日奔波于属郡各处,视察民情,掘人才,安定郡治。
强与弱的变化,往往是在细微末梢的事件中生着质变,就在平静的对峙中,力量的平衡正一点一滴的倾斜着。
建安九年的五、六月,一场漫延冀、并两州的饥荒爆了,无数的百姓逃离家园,饿毙的浮尸倒在道路旁无人掩埋,曾经丰饶富庶的河北大地顿成荒凉地狱,这样的情形其实并不足怪,为了筹措动两淮战事的粮草,曹操不顾中原一带屡经战乱的现状,严令各级地方官员限期上缴足额粮草,这亦使得百姓本来藏着的一点余粮尽被剥夺。
对于毫无反抗能力的百姓来说,他们早己习惯了官府如同强盗,没有理由可以辩驳的处境,就在这一次次的麻木中,大汉奠基石终于土崩瓦解。
为了积蓄与高宠对抗的力量。曹操无暇去顾及普通百姓的生死,在镇压黄巾乱党的过程中,曹操早己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有地方豪强势力的支持,他的统治就会根深蒂固。
所以,他对南方高宠所推行的那一套宽仁以民的措施虽然欣赏。却并不打算效仿,‘官四私六’这样的屯田措施只能让贱民一个个滋生懒惰的念头。开商通路的政策虽然效果不错,但将产生丰厚利润的盐场交给私人经营,这恐怕也不太妥当。
出身于宦官豪强家族的曹操与曾沦为家奴的高宠在经历、见识和感受上有大多的不同,今天,就算他们已成为了平起平坐的对手。他们的想法还是有很多的差别。这一种不同就象当日代表地方豪强势力的曹操和代表士族大户利益的袁绍一样。
改变一切的风从最西力的陇右草原吹来,带着不同以往的气息。
这是在建安九年十月,是陇西的秋天,它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风吹蒿草,低现牛羊,每年在这里游牧的民族都会将战马喂得饱饱的,准备向东深入雍州的关中地区好好劫掠一番。
凉州西平郡。
在广阔无垠的高原上,一支骑兵正挥师东下,直指陇西郡东部大城襄武。
清一色的羌族服饰。镶嵌着银白色的利匕,三岁左右的雄壮健马。以及整齐划一的骑兵队列,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着这支队伍不可战胜的气势。
经过二年多时间的蛰伏,在兵退西平时尚是年幼的马驹已经成年,而伏在他背上的瘦弱少年也成长为了一个个威武勇猛的汉子。
在这支精骑的前头,高大的战马驮着一身锦装的马,与二年前相比,马的面容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冲动。
在他的身畔,面容俊秀的赵云一如来到凉州之前的模样,这西北寒冷的刺骨北风对他来说,仿佛不起丝毫的作用,在银白的铠甲下,赵云的身躯挺拔而坚韧,一如他手中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