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交战国则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列强之间。因此,海上战场的主要参加国则为:
l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
l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美国。
第10页:英国海军双战略并举死磕德意志帝国
英国
基本战略
作为一个巨大的帝国以及商业国家,英国的利益遍布全世界,其命脉便是纵横于各大洋的海上交通线。为了保护这生死攸关的命脉,英国的海军便当仁不让地成为英国战略意义上首要的军种。在1889年,英国根据所通过的《海军防卫法案》拨巨款强化海军,并确定了所谓“两强标准(Two…powerstandard)”,作为英国海军建设规划。也就是说,英国海军的实力必须要强于世界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法、俄海军之总和。但是进入了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美国以及德国这两支新兴力量的崛起以及整个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英国海军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宣布其海军的战略出发点,在于根据英国能够有效使用其力量来抗击其假想敌这一前提,确定一个兵力水平要达到的目标。─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其中最令英国感到威胁的莫过于企图挑战其海权的德意志帝国,当时,不论英国的海军还是陆军,都一致认为德国将是英国在未来战争中最可能的对手。不过,在1914年以前的十年,英国海军统帅部内却缺乏一种统一的战略,当然大多数海军军官秉承皇家海军传统,偏好其奉为圭臬的决战战略。不过事实上决战战略便是没有战略。当然,为了达到将敌方舰队引入决战战场并予以歼灭这个战略目标,两种新的战略则应运而生。
首先是两栖战略,这是一种最为富有攻击性的战略,比如深入波罗的海登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东海岸,乃至登陆波美拉尼亚湾。当时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SirEdwardGrey)爵士甚至说过:“陆军是有待海军发射的一枚炮弹。”形象地说明了两栖战的效果。当然由于两栖战属于外围战,在其奏效以前,很难保证法国是否能抵挡住德国的进攻。
其次则为封锁战略,也就是通过阻碍德国的对外贸易来打击德国经济。当然封锁战略是否有效还必须看德国对于海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而且比起两栖战略是一种更为长期之战略,由于当时铁路已经普及,其效用与拿破仑战争时代相比更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因此这两种战略被当时的皇家海军军人更多看作不外乎是逼迫德国舰队出动与其决战的契机而已。而在战争前夕,英国海军的作战计划便是立足于制海权理论,通过封锁敌方来将制海权掌握在手,而且如果对方企图突破封锁,便随时准备集中海军主力进行海上决战予以消灭或者打击。战争爆发前夕,由于水雷、潜艇以及岸炮的技术发展使得传统的逼近封锁已经难以实施,因此英国海军代之以深远封锁,监视赫尔戈兰湾,以确保海上航运线路的通畅,并切断德国海上交通,扼杀其经济潜力,进而保护本土和殖民地不受侵犯。而后由于向法国运送部队也成了海军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又将封锁范围北移到了从奥克尼群岛中的斯卡帕湾以及苏格兰的克罗默蒂一带。由于迫于中立国的压力,这种封锁产生的效果受到了限制。
在地中海方面,保护航运线路则是最为主要的任务,其次,则是支援法国以及而后参战的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土耳其,以及前来支援的德国舰艇作战。
对于当时处于世界帝国地位的大英帝国而言,必须应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挑战,因此其战略制订者也只能随机应变地逐渐拼凑出相关对策,其海军战略亦然,并非一言可以概论。不过,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有限的时期,也许1919年1月出版的杰利科上将回忆录中所列举的英国舰队任务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1。确保英国船只在海洋上的航行自由,尤其对于一个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的岛国,此举至关重要。
2。在战争状态下,通过截断敌方的海上运输而加大其经济压力而迫使其退出战争。
3。同样在战时,运输陆军部队前往海外作战,并且保护其海上交通和补给线。
4。保卫我们的本土以及海外领地不受敌对力量的侵犯。
结构组织
英国海军的主要指挥机构为海军部,该部负责对海军建设以及战斗训练的规划,并拟定作战计划,在战略以及战役层面指导战斗行动,其最高长官为文职的海军大臣(FirstLordo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