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人生,很安妮
安妮的作品,一直备受诟责。
安妮式的爱情故事,也不是爱情的主流。
但是她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她,包括她的故事。
许多人中,多数是女人,也有少数的男人。我就是男人中的一个。
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注意到了这个作家。散文化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的短句形式,深刻入微的细腻心理描写,人性深处的隐性情感,都被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人的欲望是灵魂深处的秘密,而她却把它挖掘出来,暴露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其胆之大,无人能及。
《莲花》中的那个男人,冷漠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子,却好像不相识,实在让人害怕。但睡醒的那一刻,却是他最真的情感流露。这样的男人,在现实中不是没有,而是太多。高学历,高收入,搞职位,让这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使他面对人性时变得越来越冷漠。
我们都不是这样的人,却喜欢这样的故事,为什么呢?
我和这和人的私欲有很大的关系吧!人性本恶,是不是很有道理呢?在社会的道德和个人品格的束缚下,这些私欲都不能动弹。但当外在的因素失去了制约作用的时候呢?它们会不会呈黄河、长江奔流之势滚滚而来呢?淹没了你,淹没了我,所有的人都在私欲中恣意横行呢?
以前是安妮的书,出一本,买一本。当把前面的丢失了的时候,我会一股脑地一次全买下来。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能经常读读而已。大学时有个同学非常喜欢石康的书,那种混乱的生活状态,大学生们都很向往。但石康和安妮是不同的,石康描述的是生活的状态,而安妮是从心描写一种情感。
我在《城市的夜空》中说道:
正像安妮书中描述的那样,“在我还来不及回忆他的身份的时候,一把冰凉的硬器扎入我柔软的腹部。然后身体里突然就像被一种温暖的激流所充溢。异常舒适和*。”我不认为死亡的血液竟是这样的温暖,但是我仍然向往这种境界。
血液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漠。我曾经就这样生活过好多年。一个人漂泊于中国的南北,不问人间情暖,只和几个很少的朋友保持联系。电话号码不知道换了多少,就连我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我的电话目前正在用哪一个。
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曾经认识的人,就如飘零的秋叶,飞走了,隔年又飞走了,一年又一年的秋叶,彼此都很陌生。有许多人,我已经不再想起,将来或许也不会再有想起的机会了。
也许有人说,我很冷漠。山不转人转,只要空气在流淌,人总有相见的时刻。这种几率是有的,我承认。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很好的朋友也难得见几次面,大多数人都只是擦肩而过。熟悉相对于陌生来说,那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占很小的比例,微乎其微。
人生真的很安妮,是那么残酷,是那么无情。
对于人生,我们能做点什么呢?谈一谈,聊一聊,还只是闷在心里不对别人讲?
从这个意义上讲,谈人生,谈理想,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我们只是发点感叹吧,人生,很安妮。
作者题外话:谨以此篇献给喜欢安妮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什么见解,请不要吝惜您的笔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尝试
喜欢一件东西很久了,就希望有点改变。
算而今,我喜欢写作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总是在写一些乱七八糟、短小而不成形状的文章,所以我希望我能给自己一些突破。
看安妮宝贝的文章看了好几年,买书买了好几套,感觉到那种细腻的情感描写非常值得人学习,散文与小说,思维忽左忽右的方法也很值得人效仿。当然这不是说我的小说会跟她的路子走,也不是说我一个大男人的笔法女性化很严重,我也只是说有好的经验要学习而已。
基于此,我想我很应该有点改变。在我大学毕业三年的时候,在我的情感也需要有一个了结的时候。我要尝试着改变自己,从生活状态,到感情变化,凡是我所希望要追随的事物,我都应该自此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2008年元旦的钟声敲起,我决定自这一刻起把自己改造。以前的所有,该抛弃的要抛弃,今后的无有,没有也要创造。
天气尽管还很冷,可是我的心却很暖和,因为我有了新的生命。
此外,我的长篇小说也开始写作了,目前在新浪独家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