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讲道:
“我们都要互相帮助,这是做人的准则。我们要把幸福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在别人的痛苦上建立我们的乐园。我们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视。这世界上有足够的地方让人生活,大地是富饶的,是能够让每个人都丰衣足食的。”
很显然的,卓别林这番话运用了黑白对立的“二择一”语言策略。
有时候对于茫然无助的人,用“二择一策略”的语言可以使其从绝望中猛然惊醒。要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当务之急是驱散其悲观的心理。对于那些有侥幸心理的人,应该抽去其虚假的依靠,明确指出两种选择,让对方从自己的盲目中清醒过来,进而积极面对困境。
如果你朋友的公司濒临倒闭,或者高考时名落孙山,太太离家出走……此时,要让他们摆脱绝境,唯有直接攻心地说:
“你现在只有两条路,自甘堕落或东山再起……”或者说:
“成功之路不会一直是一帆风顺的,你要么老老实实地走下去,要么做一个懦夫。”对于伤心者则说:“你是为自己而活,不能让别人来左右你的生活。”
类似这种最后通牒的逼人说法,对方很难说出“我要成为懦夫、弱者”的话,从此便会发愤图强。
“二择一攻心法”具有警示和震撼作用,它将问题单纯化,只承认正邪、善恶等对立的双方,便于使人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
将复杂事件简单化,会使人在绝境中发愤图强,“攻心”的瞬间,判断力正确是成功的关键,否则会弄巧成拙。
例如,你正在反驳对方的意见,对方突然提出一个有力的证据,你就得分析对方此话的来源出处,甚至可靠程度,然后准确地驳斥对方,使其无所恃,使证据丧失功能,否则,你就会居于下风。
又如在战场上与敌人展开战斗,为了活命,你必须要正确估计双方的实力,然后选择或战或逃。如果你无法发现对方最致命的弱点,就会被对方击败。如果双方实力相当,让你一时难以选择该何去何从,此时你不妨用“二择一”法则处理,就会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小偷的心理弱点
现实生活总是不如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如果遇上不利的场面,不管内心是如何的恐惧和愤怒,表面上最好都装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
尤其是在谈判场合或生意场上,如果你一直保持镇定轻松的态度,连对方都摸不清你的情绪和真正想法,往往就能帮你扭转劣势,反败为胜。
清代著名文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词、书法、绘画都名噪一时,他为人刚直,为官清廉,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日深夜,郑板桥吟诗作画后便入房就寝,半夜时分,他听见屋顶有声响,以他对事物的敏锐度,他立刻知道是一个窃贼光临他的寒舍。
但他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在床上翻个身,假装睡觉,迷迷糊糊地吟起诗来: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中诗画有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那位梁上君子正准备跳入屋内行窃,突然听到主人说的梦话,起初他并不在意,后来惊觉这是主人在警告他,于是他伏在梁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他知道自己今晚可能又要白忙一场了。
正当他准备溜出去之际,郑板桥又吟起诗句: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
小偷逃走的时候,正要过门,突然想起来主人说门边有一只恶狗,吓得赶紧停步折回,只好从围墙上翻出去,果然发现一盆兰花。他想这主人可能是疯了,不仅没有吆喝追赶,还处处提醒他小心,以免被邻居发觉。
可他却不知郑板桥其实是强压恐惧心理,故作镇定地演出这场精彩的双簧,让小偷无形之中不得不配合他的指令行动。
犯罪心理学家分析,窃贼之所以有恃无恐,原因在于了解被害人有“担心被杀伤”的心理,郑板桥乃一介文弱书生,当然也害怕窃贼会因为被发觉而狗急跳墙伤害他,所以他选择另一种高明暗示的手段,出乎意料地与小偷打起招呼,并坦言自己阮囊羞涩的窘境,提醒他小心为妙,不要惊动旁人,此举成功地掌握了对方的软弱心理,最后对方在不敢轻举妄动的情况下,只好落荒而逃。
通常被害人一旦发现这种类似情况,总是大声疾呼或立刻逃跑,这种下意识的反射行为,小偷早就见怪不怪,因此并不能有效遏止其进一步的行为。但如果你的反应出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