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页)
尘埃?
他慢慢行走在路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想过要去哪里。
只是沿着脚下的道路,一直在行走着,直到他想停为止。
一直过了整整三个月,何恒来到了一片云水密布的山脉之中,这座山脉灵气逼人,郁郁葱葱下,十分温暖潮湿。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山里出现了迷雾,有点点霞光闪耀。
何恒抬头看时,只见一座巍峨巨山耸立,成龟蛇之势,玄之又玄。仿佛多变,又似不变,永恒无尽。
蓦然间,他的心头涌动起一股明悟,身上两股对立而统一的力量刹那溢出,形成一副太极图案。
“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太极也。”
此刻天地万物在何恒眼里陡然变得无比的和谐统一起来,圆融而混成,为自然无穷。
何恒慢慢走上前面龟蛇盘踞之山,听附近之人得知,此山名为“太和”,最高峰为“紫霄”。
“太和山?一切尽有定数啊!”何恒忽然一叹,走上太和山紫霄峰,盘坐于山顶一块岩石之上。
风在呼啸,雨在滴落,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这种变化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
何恒坐于那岩石之上,深刻与天地万物融合,超越了物我两忘,臻至忘我两在的境界。
天空大风呼啸,却动摇不了他的身心。
细雨轻轻滴落,却近不了他周身三尺。
不是什么真气护体,而是那雨仿佛本来就不应该进入他的周身,那已然是独属于何恒的天地了。
天法境界,以我心代天心,周身所在,尽是道场,尽是己身领域,尽是己身天地。
这也是洞真境勾结洞天福地的雏形。
天空雨停了,阳光出来了,然后又退去了,进入了黑夜。
夜又很快天明,曙光照耀在大地,何恒睁开了双眼。
他的眼深邃无比,一副阴阳交织的图案在其中涌动。
何恒轻轻起身,立于峰顶,神情肃穆,永恒不变,充斥着庄严。光芒涌动下,他轻声诵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为一,乃分阴阳,阴阳衍生,可得万物。世间万物,因气而生,因气而成,气者也!太极一,万物滋生!”
何恒身影猛地变得无尽的高远,无穷的浩瀚,如同一片无尽的星空,无穷无尽,浩瀚无垠。
他缓慢走下这岩石,来到山下,身上一道阴阳交织的太极图案充斥下,仿佛已然不属人间,羽化而飘然。
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在朝着山上爬去,恰好看见了他,顿时热泪盈眶的跪下:“仙人,请收小子为徒。”
何恒深邃的眼看向了他,眸子仿佛一片浩瀚的宇宙。
第二十八章 武当
何恒看着眼前跪倒在地的少年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拜我为师?”
那少年看了看何恒周身阴阳交织的玄妙异象,连忙跪拜道:“小子卢秋云,乃是光化人士,心慕仙道,昨日发现山上忽有异象,特来上山寻仙,不想遇到了仙长,还请仙长收我为徒,小子愿终生侍奉左右。”
“卢秋云,命数还是定数?”何恒低头望向那少年,点了点头:“你与贫道确有师徒之缘,先与贫道做个记名弟子,日后待贫道开宗立派再正式收录。”
卢秋云连忙起身谢道:“多谢师父。”
何恒轻轻点了点头:“既入我门,贫道给你起个道号吧,就叫‘守中’如何?”
卢秋云问道:“不知师父深意?”
何恒抬头望向远方,语气平淡道:“《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辈修道之人当时刻清醒无欲,不偏不倚恒守中和,故名‘守中’。”
卢秋云连忙谢道:“多谢师父赐名,徒儿定不复师父厚望,恪守己心,不忘‘守中’。”
何恒微微点了点头,看向前方道:“随我下山吧,为师要在这太和山上开宗立派,还要准备一番。”
卢秋云问道:“不知师尊要开何门派?”
何恒看了看背后的太和山道:“此山乃龟蛇盘踞之相,正合北方真武大帝之相,为师与真武二字也确有缘法,如要开宗立派,传下千古之大道,也唯真武之名可当,就叫做‘武当’吧!”
“武当?”卢秋云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点头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