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页)
近有点烦。。。。
自从进入大唐后,犬上御田锹的心中就感觉疑惑的很,以往,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好吃好喝的款待着,但此次接待自己的那些大唐那些鸿胪寺卿们,看自己的眼神却很是诡异,好似看贼一般,老远的躲着自己,当自己是扫把星一般,让犬上御田锹灿烂的笑容都僵硬了许多。
虽说是被人当贼似的防着,但犬上御田锹心机深沉,没有丝毫动怒的痕迹。
况且,事隔多年,再次踏上这片让他心醉的土地,犬上御田锹也是兴致昂然。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让犬上御田锹心中不是个滋味。
对比家国京都市面上的萧索,整个长安就像是煮沸的开水,那热闹的气象熏的人眼睛都睁不开。
大街小巷,酒肆茶馆,不仅有唐人,还有来自西方的大食、吐蕃,甚至更遥远的罗马人。
长安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犬上御田锹眼中,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却也令人感到心中复杂难明。
面对每一个与自己接触的大唐人,犬上御田锹总是不分贵贱,表现出一副惊为天人的模样。
动不动就惊叹“这是该跪着欣赏的艺术”“堪称天下第一的建筑”。。。。。。
这种夸张的赞美,正迎合了唐人好大喜功的脾胃。
在长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这群来自东瀛的“萝卜头”,总是欣赏有加的,东瀛倭国的遣唐使,俨然成了不少人眼中知书达理的模范,当然这是和其它藩夷想比。
然而大唐之人却不知晓,在这一张张谦卑的笑容背后,犬上御田锹一行人内心中,又怀揣着怎样复杂的心理。
当他们在赞叹长安的富庶繁华,欣欣向荣之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
七年前,高表仁奉大唐前任皇帝李世民之命回访东瀛之时,虽说与天皇闹得不欢而散,但他带来的商队却留在了东瀛。
据说这只大型的商队,是大唐最受皇帝陛下喜爱的九皇子的,对于倭国人来说,这是巴结的好机会。
对于商队提出的通商事宜,天皇和圣德太子都是欣然接受的,他们可指望自己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唐先进的文化呢。
但,事实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美好。
大批的廉价的棉布、茶叶以及身受大名们喜爱的丝绸、瓷器,还有贵族们热衷的各种大唐千奇百怪的工艺品,倾销在东瀛市场上。
由于这些生丝、茶叶、蚕种等原材料的大量出口,造成价格飞速上涨。
在开港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猛涨了三倍多,至使东瀛的纺织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
而且大唐输入的商品还影响到东瀛物价,向来稻米充裕的倭国短短几年。米价竟也翻涨了四倍多。
与原材料大量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麻、毛纺织品为主的大量大唐商品充斥日本市场。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手工作坊无法与之竞争,纷纷倒闭,劳动者大量失业,黄金白银大量外流,使得刚刚才露出萌芽的倭国市场一片混乱。
连锁之下,进一步导致包括米、麦、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物价持续上涨。
手工作坊倒闭、物价飞涨,生活的日渐困难使得倭国的不少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沦为了流民。
这些在倭国市镇、乡野,日益增多的流民,俨然成了一股不安定的暗流时刻威胁着天皇和大名的统治。
等天皇和圣德太子反应过来的时候,但已晚了。
仅仅二年的时间,东瀛原本农户的产品,现如今已经很难出现在东瀛市场上,而原来廉价的大唐棉布、茶叶,如今却好似雨后的竹笋一般,节节高。
整个东瀛的市场被大唐商人,尤其是其中的天下会,接手控制了,而那些大名们却还执迷不悟,维护那些大唐商人们。
甚至不惜发动名下大量的农民、奴隶去挖矿山,为他们自己奢华的生活提供金钱,也为中原大唐贡献大量的白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习惯了精美丝绸,芬芳的香水,再让他们穿上普通的裘衣,却是难如当天啊。
如今置身长安城,犬上御田锹心都快揪在一起了。
与倭国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
※※※※※※※※可爱的分界线※※※※※※※※
夜幕降临,天空渐渐变暗,皎洁的月亮,隐隐约约地露出半个脑袋,还不时地躲进云雾的怀抱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