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东西,不再有血脉相连的亲情,不再有活着的价值时,他用年轻的生命让三十多条与他同龄的美好在刹那间消失不见,只剩下灰尘和硝烟。
二十岁,刚开始拥有未来的生命,就这样匆匆带着仇恨画上了旅程结束的句号。
“为什么只有我活下来?为什么?”听,这是他心灵的呐喊!
就在几天前,他的父母在经过一个哨所时,遭到以军机枪疯狂的扫射,整辆车只剩下打不烂的钢铁骨架。而原因,只是在经过哨卡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正常减速!而他从小用生命去保护他才十岁的妹妹,也在玩耍的时候,惨死在前来镇压他们同族暴乱的以军坦克之下。
一个小女孩在冰箱上留下了这样的便条:“亲爱的妈妈,我等不及长大去成为烈士了。愿安拉与你同在。”
当母亲看到她的孩子神色凝重的走入厨房,用稚嫩的小手费劲地拿起切菜用的刀时,她终于明白,那冰箱上笨拙而又歪斜的涂鸦绝非只是一个小孩子开的玩笑!
“妈妈,我想哥哥,我要报仇。”被泪流满面的母亲紧紧搂在怀里的孩子,睁着清亮的眼轻轻地说。语气中充满了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和镇定,她的心,早已要不起温暖和安慰。
有多少孩子面对的,不是晴朗的天!
那个叫做阿拉的女孩,今年只有五岁半。
宽 恕?
当你,用心来唤醒另一个人的生命时,你,也会重生。
医学无国界,不,生命,无国界!
当一个犹太人的心脏植入一个信奉###,讲阿拉伯语,并且素昧平生的人的胸膛中时,他与他的生命,复活了。
尽管,那个捐献者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只要一听到那有力的心跳,两位母亲,就会感到一丝温暖,继而老泪纵横。
同样的事,在继续发生着。因为还有爱。
谁说,不能“宽恕”?
墙
千百年来它立在那儿。它代表了神圣。
它就是耶路撒冷!
犹太人人信奉它,是因为希望和忏悔。他们的神,葬于斯,又在那儿复活。
阿拉伯人尊称它是安拉的一部分,是清真。祈祷吧,为了明天。
每一天,总有人在这儿祈祷,哪怕身边有乱飞的子弹和乱跑的坦克,以及神出鬼没的自杀性爆炸袭击者。
每一天,总有人对着它细语,抚摸着它的裸露的砖瓦,每一条细缝,还有在弹坑中倔强生长着的带着血色的一株碧绿的野草。
尽管它早已满目疮夷,弹痕累累,断壁残垣。
信仰,伟大的信仰!
愿信仰不再充满血腥,重回圣洁。
尾 声
复仇,要么宽恕。
“想要有个家
一个没有哀愁的地方”
这儿是中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共同的家。
我不想外人再插足这个原本能够“很快”平息的问题。
一边是肮脏的利益交易,独立的国家成为强权手中的一颗棋子。
一边是弱者被仇恨和鲜血迷住双眼的绝望地抵抗,他们手中的武器,要么是石块,要么是玉石俱焚的惨烈,和无穷无尽的恐怖。他们称之为“神圣的战役。”但是,果真如此么?
我也不想看到拉宾之后,阿特也会绝望地离开。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主权利机构主席,现年75岁,历经40余年戎马生活,是巴勒斯坦未来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为挑起这一重担,早已心力交瘁。面对这样一个年逾古稀风蚀残年的老人,以色列扬言要将他赶出官邸。而他住的地方,已被以军推土机推倒了3/2;成了一堆废墟。
希望,就此消失了么?
初稿于2003年秋
后记:时隔三年,当我再翻此文,无意间发现,自己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记录者。远在大陆另一端的自己,透过影像和文字的画面,触摸着这段历史,远远的旁观,不仅仅因为距离。
阿特终于走了,或许也算是一种解脱。
铁打的沙龙巨头,终究难逃疾病的折磨。
两个权力顶端的人物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主角的退场并不意味着仇恨、杀戮、死亡、冲突和战争的结束。
可喜的是,加沙犹太定居点的拆除,这是作为沙龙政治生命的绝笔,至少让失去一切的巴勒斯坦看到了希望。阿拉伯人可以回归故土,重建家园,而阿拉法特由此也可含笑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