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二年,因亏空公款白银三十八万两被抄家籍产。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又因曾为雍正政敌阿其那、塞思黑诸皇子买送苏州女子,定为“奸党”,发配往吉林黑龙江布特哈旗苦寒之地。史料说他“两年來仅与傭工二人相依为命,敝衣破帽,恒终日不得食”,最后因冻饿死於当地。临死之时,“囊中无一钱…亲识无一人在侧。”这样悲惨的结局,曹寅也许并不知情,故未写入书中。
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李纨就提出要办诗社。
这段话隐含诸多关于李煦的本事。为什么选择二月二十二日?前两个“二”,一指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二指雍正五年二月发配黑龙江。“十二日”,死日也。曹寅料李煦死定。第三十九回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指李纨),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这个情节一向被人们理解为李纨有同性恋倾向,真是荒谬之极。“钥匙”谐“要死”,拆字解为“今月死期”,而“平儿”即“平二月”之意,也是说李煦将在二月死去。曹寅所设哑谜,非常严谨,滴水不漏,而人们往往不知曹寅文法,又如何解得红楼真谛?
办诗社,即办施舍。在《红楼梦》里,李纨多次被作者直接或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间接尊为“菩萨”、“佛爷”,就是指李煦乐善好施,这与正史记载是一致的。作者对李煦将死而善迹无形的美德给予了充分肯定。李纨在宝玉的生日之夜掣签吃酒,她先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双小寒子的老妹,指曹寅之妻李氏】。掣出的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助你冒死自甘心】。这句话显露了李煦的善良本性,曹寅密押进京后,胞妹李氏带着幼小子孙俩,处境十分艰难,所以他甘愿冒死相救。
书中还有一段素不被人留意的话,全是暗语,流露出作者当时的心态,秦人也为读者解读出来,以供同好研究品读。当时李纨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为了让王熙凤就范,李纨对王熙凤发动炮轰:一口气送给王熙凤一系列“雅号”:无赖泥腿市侩【我来你退事快】;下作贫嘴恶舌【下着评罪我舍】;黄汤灌狗肚【荒唐官够毒】;狗长尾巴尖【哥藏我不见】;泼皮破落户【颇逼颇累乎】楚霸王【愁巴望】。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
还有稻香村黄泥院墙中,“有几百株杏花,如*蒸霞一般”,谐音解读则为:【又几拜,主信话,如分,或整下一半】。显然这是说亏空整账的事。又如第五十回贾母问那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众人忙捧了过来,回说是糟鹌鹑【密诏、安全了】。
第二十六回宝玉在大观园里闲逛,这时候,忽然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了过来,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这段描写隐含一桩密事,即李煦儿子李鼎曾经追杀过竺香玉。“箭”“前”换“二”,就是“竺”字。雍正属李鼎妹夫,而被竺香玉和弘皙杀死了,他追杀竺玉香是理所当然的。再看妙玉联诗中有“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弘时死在栊翠寺,姬(指香玉)藏稻香村】这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这些并非作者闲笔,作为史实勘考很有价值。望有兴趣的朋友留心这些细节,说不定哪天,你也能写出一篇有史学价值的篇章来。
李煦死前,遭遇的不幸与曹寅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二年六月十四日,李煦的家产全部被查抄完毕,除去家产抵偿与一些商人代为还清的亏空,仍欠国帑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三两。十月,庄亲王等以查弼纳来文请旨:“李煦家属,及其家仆钱仲睿等男女、童男*共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迄今将及一年,南省人民均知为旗人,无人敢买。现将应留审讯之人暂留审外,其余记档送往总管内务府衙门,应如何办理逐出,业经具奏。”皇帝依内务府所议,下旨将李煦家人共有二百二十七名口押送到京,除了李煦妇孺十口人之外,其余皆于崇文门外变价拍卖。真的如俗话所说:好人不得好报?
这里还须补充一点,有史料证明,当时李煦家口,解押至单缺少一人,据说就是竺香玉,这是可能的,我在前文述过,李煦收留的那个田氏所带竺香玉,本在曹家长大。刺帝后先是藏在李家,后被曹家转移,直到曹寅写完《红楼梦》的那年才死去。由于我的探究尚不彻底,无法构建完整的故事链,此处不作正论,暂存疑案。有人推测逃逸的那个女子后来写了《红楼梦》,纯属无稽之谈。下面解读李纨的判词。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解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