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不再理我,就算是晓含的面子,她也顾不上了。“你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傻乎乎的,还挺像刚来QT的我。”苏补充了一句。
我很不习惯管自己的上司叫老板,苏奉晓含的指示给我做进公司前的全面辅导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苏堕落到一口一个老板需要引以为戒。但很快我就适应了,因为这里所有人都这么说话。直接上司叫老板,老板的上司叫大老板,大老板的上司我们这种小土豆能接触到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
我假设的大施拳脚的日子还没开始,好运气似乎就结束了。最可怕的是,我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老板给彻底得罪了。
我被分配到“美嘉饼干”品牌。老板叫Peter,美国人,三十五六岁,英俊得可以去拍电影。
我一直觉得他有点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过了好一会才想起来是在QT的招聘宣传单上。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他的良好外形和气质,QT但凡有什么类似的宣传活动,通常都会找他当员工代表来拍照。
Peter花了一个多小时跟我谈话。他是个挺体贴的人,因为担心我不习惯用英语交谈,他说话的时候明显放慢了语速。
他先告诉我,已经安排了他手下一个叫Leon的资深项目经理做我的trainer,但Leon在出差,明天才能回来。
接着他很认真地拿出一张纸,上面一条一条地写着自己的工作风格以及对我的期望,例如要准时完成项目什么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条写着:“如果你是一个明星,我也是一个明星。”意思是说如果我的工作表现出色,那他也会因为培养了我这么一个明星而受人称赞。
都是西红柿炒鸡蛋惹的祸(2)
下属的表现是评价上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非常典型的QT文化。听过了太多师兄师姐说起他们刚工作时被老板欺压的事,甚至有个已经有头有脸的师兄回北大做讲座,都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走进社会以后要学习“夹着尾巴做人”。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我被Peter希望把我培养成明星的愿望而感动了。
谈完以后他给我介绍周围的同事。Peter分管两个品牌,其中“美嘉饼干”在中国还在试验销售阶段,只有Leon和我两个人。其他经理负责饮料系列,另外还有个叫Fion的女孩是我们这个大团队的秘书。
Fion对我并不怎么友好,她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个遍的眼光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跟Peter说英文的时候,有点结结巴巴的,Fion就在一旁毫不掩饰地笑。我有点窘,幸好Peter笑着为我解围:“Fion,你刚来的时候,英文还没Mia好呢。”
总之呢,我对能遇上这么一个老板非常满意。如果说他有什么缺点,我觉得他大概有点英国男人式的沉闷和拘谨。比如本来公司对日常着装的要求是Smart Casual就可以了,但Peter永远都穿非常正式的西装,完全不像一个市场经理,倒像是在投行或律师事务所工作似的。
2
中午就出事了,而且是在为欢迎我而举办的午餐聚会上。
QT市场部的规矩,有新人报道的当天,老板都会带着整个团队出去吃午饭。这是个挺有人情味的传统。
Fion在公司附近某五星级酒店的粤菜馆定了房间。在去餐厅的路上,另外几个同事边走边互相调侃打趣。Fion当着大家的面嘲笑Victor的粉红衬衫没有品味,Peter听了也跟大家一起笑。而Victor却没有任何尴尬的表情,仿佛对这类玩笑司空见惯,他反过来讽刺Fion的新发型是个鸭蛋头。
我喜欢这样的团队气氛,就好像大家在大学校园里一样地轻松平等——虽然这很快被证明是我的幼稚。
大家在包间里坐下来。因为是吃粤菜,所以由广州人Victor负责点菜。
他拿过菜单,还没打开就先大声点了第一个菜:“西红柿炒鸡蛋!”
我非常吃惊,因为这是完全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在这样一个五星级酒店的餐厅,没有人会第一个菜就点“西红柿炒鸡蛋”,我甚至都不认为菜单上有这么家常的菜。再说,Victor是个广州人,在团队中以“粤菜美食家”著称,他也没可能一上来就推荐这个非广州特色的玩意儿。
我突然想起刚才Fion当着大家的面嘲笑Victor没有品位的事,于是我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没有品味”。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或者我潜意识里想表现一下我的幽默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