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的就是对现实的既定理念。既从精神上和现实感受上将一切放之于过往,放之于不在。即使面临现实的各种,也将时空位移,放之于时段之前,放之于不在。而只是生活在意识的完成阶段。
而这无疑具有无意识或消解意识的指向。这也许就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因为现实的重要之处已经不是提倡细微感性的时空,而是努力的消除人的感性认识的可能性。而处于社会发展的轨迹之中。人无力逃脱现实的规定。所以并不是泯灭,而是使人对现实的变迁进行理性的认识。其实在时空之中,基于生存中的自我,任何东西也许都是可能不在的。
因为其实在我们介入于其间的时空,并不是我们存在的明证,而是一种不断增长的流离,那么时间的变幻不但造就了现实的不可能。而且繁华之必然,衰落之必然,都是与现实之中的我们没有长使的关系的。因为过往,无论用何种方式表述,它都己不在
界己不在,何有佛魔
——纯在方式 文本
有感的世界
有感的世界。
——献给徐姐的嘉庚学院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有一个很象重要的意象,那就是关于时间表现的众多的介质。不论是《阿莱夫》中关于可以呈现世界之维的万能之点,还是《小径交叉的花园》中的关于时间之维的不同境遇,都足以使人看到一个心驰神往的世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博尔赫斯的时间痴迷的原因。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之中也可以看到和时间的交叉有关的那么一些境遇,所以对小说的情境多少有些惊叹之感。有些事情在历经错愕之后面临了众多的相遇,这和博尔赫斯的时间有太过相像的地方。就像也是在今年的这个时候,如果我还是一个学生,也许就能够进入到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学了吧?而这时,我却在一个滨海的大学经历了美丽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犹如梦境,在一天之中走过了也许多少个岁月需要了解的生活方式。
机会似乎是偶然的,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构成人生主题的重要的方式。这也就像是和老徐的相识的偶然性一样,我和老徐在偶然之中进入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校门。从而使我有机会在这与自己的实际境遇相隔忘年的时间里,得以感觉到自己所未曾经历的一些。
徐姐是我们的向导。做为院系的优等生,她的言谈之中充满了对嘉庚学的自豪之情,从而能够使人感到所被言说的精神财富的美妙之处。然而这也是一位极为尽心的向导,因为在她对我们的讲叙之中,同时向我们表达了嘉庚学院的美好之处和她自己对于嘉庚学院的热爱的感情。无论是融合中西的嘉庚式建筑,相似于空中花园的校立图书馆,别致有形的体育馆、还是园林风格的校园的整体布局,在她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大学的精神魅力。而对于这美的体验,多少使我想到了自己遗落的某些。
大学的建筑体现的是自由与人文的精神。这在嘉庚学院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山水错落之中的校园楼宇同时被包裹在花红柳绿之间。尚未成熟的小样的树木一直是徐姐认为的美好的校园不甚圆满的一种,但是即使是在这小巧之中也可以看到临海而居的校园的风情和某种使人惬意的南部风光。而无论从那一个方向眺望,水墨画面似的南太武山都是嘉庚学院绝妙而难得的映衬。因亲近自然而美好的校园,使人在不觉间平添了几分别样的爱恋感情。
当然,虽然难得的是这一次的校园之行。但是其中表现在行动的具体上而能够被清晰的诉说的也许就是第一次的高尔夫球的体验了。开始的时候老徐和徐姐似乎都进入了状态,因为他们都能够打进三环之内,而我不旦一个没有打进,而且频频的只是挥杆而不见球有飞出去的迹象。但是渐渐的我不再寻求向第一个洞口打球,而是尽量的甩开,于是找到了最初的感觉。虽然目无章法,但打的还是颇为尽兴。
偶然也似乎有完美的过程,临走的时候徐姐也在庆幸时间的巧合。因为当回到我们的出发地点的时候,也刚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消息:最后一班车将要离开这里。于是徐姐得意于这一切行程是多么的在意想之中,使人感觉似乎有克意的安排似的。虽然老徐并没有吃到他津津乐道的沙茶面。
过程永远是一种结局。但是有时候它却显得难得的重要。就像如果没有今天,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大学生活的某些细致之处。但也或许,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在这人生中体验和认识到了什么。就像是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对大学的向往是基于什么,也不知道如果到了大学之中会使我得到什么,但是却总有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