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威信于外”。表示自己“引领南望,不尽欲言”。前线将士读到孙中山电文后,勇气倍增,更加努力杀敌,以慰革命领袖孙中山。
3月10日,孙中山病势已处于危殆之际,但当他获悉广州东征军在黄埔军校学生军和东江农民军的配合下,打垮陈炯明叛军,克服潮安、汕头时,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立即指示电告广东留守府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要他转令军队,“不可扰乱百姓”。革命、人民、祖国,始终让孙中山永远难忘,梦魂萦绕……
孙中山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广州、上海等地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都纷纷来京探视,大家在痛苦之余,提出要为孙中山先生起草一个遗嘱,以备万一。于是,公推吴稚晖起草,但吴稚晖所写遗嘱仅百余字,且内容酸腐,还不如一个普通人的遗嘱。汪精卫当面反对,说:“这个草稿不好,不能表达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也不能鼓舞党员们的革命斗志。”并自告奋勇说:“我来起草试试看。”很快,汪精卫便起草了遗嘱,大家看后,都十分满意,遂一致通过了,将其交给宋庆龄,准备在孙中山神智清楚时让他签字。
一天下午,大家见孙中山精神状态还佳,便商议让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于是,汪精卫、孙科、宋子文、邹鲁等四人一齐进入病房,孙中山见大家神情严肃,不同往日,便问:“你们有什么话说?”汪精卫便拿出遗嘱说:“我们把先生常说的话写出来了,想请先生签字!”孙中山说:“写了些什么话,读给我听听。”于是,汪精卫便缓慢而轻声地读起了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读着读着,大家都悲伤到了极点,站在卧室门外的宋庆龄、尽管预先大家给她做了工作,要她忍住悲痛,但她却不能忍住,那压得低低的抽泣还是传进了卧室。孙中山的心被刺痛了,“无情并非真豪杰”,孙中山的革命意志比钢铁还要坚硬,但感情世界又是如此丰富。他爱自己的妻子,他不愿自己的任何举动让妻子伤心,他眼圈里也滚动着泪珠,向汪精卫吩咐说:“现在还用不着,等几日以后,你拿来我签字。”大家见此,只好默默退出。
3月11日,孙中山病情进一步恶化,已经不能饮食了,他感觉死神已一步步向自己逼近。中午,孙中山将在京侍疾的人员召集到自己的床边,除夫人宋庆龄及公子孙科、女婿戴恩赛外,尚有吴稚晖、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邵元冲、戴季陶、邹鲁、张静江、陈友仁、何香凝等十余人。孙中山吃力地张开嘴唇,向大家说:“现在要与你们分别了,拿前几日所预备的那两张字来呀!今日到了签名的时候了。”
大家听了此话,都感到如钢刀刺心般疼痛,有人眼圈红了,有人泪珠已如断线般掉下。汪精卫即将一份政治遗嘱、一份家属遗嘱并水笔呈上。孙中山接过,但因病体虚弱,手拿着水笔直颤动,无法自持。于是,宋庆龄便含泪托起丈夫右手,执水笔逐一在遗嘱上签名。一会儿,又在《致苏联遗书》上签了宇。此时,孙中山已是气喘吁吁、冷汗淋漓,像打完了一场重大战争,无力地躺在了床上。
。。
国父孙中山(4)
签字后,孙中山又召孙科、戴恩赛于床前,吩咐他们要善事孙夫人,二人含泪答应。
北京的早春十分寒冷,窗外的风一阵紧似一阵,大家默默地站立床前,心中格外沉重,想到孙中山多年来对他们的帮助、关怀与教诲,现在却要永久地分别了,心中都涌起一种难舍难分的特别感情。
晚上10时许,孙中山心中仍然记挂着好多事情,为此,又召汪精卫、孙科、陈友仁、喻毓西至病榻前,首先向他们询问广东方面北伐的战况。为了安慰孙中山,汪精卫说北伐进展十分顺利,前线不断告捷。孙中山闻言,十分高兴,接着又问起国民会议准备的情况,国内对段祺瑞“善后会议”的反映等等,汪精卫等都一一作答。孙中山听后,沉思良久,才缓缓说道:“本人此次北来,意在促成国民会议,解决国是,以期达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目的,虽死九泉,也可以瞑目了。”说到这里,他再也不能自制,一时泪如雨下。汪精卫等默立床前,也禁不住悲恸万分,潸然垂泪。此时,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