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若颜暗自有些担心聿袭风的动机,不知道他又在想什么,忽觉手中一凉,低头看时手中已多了一个纸团,警觉性的观察聿袭风,对方仍旧目不斜视的大步向前走,似是没发现他们的小动作。
很显然,这个纸团的主人,除了前面没事人样的若烟没有别人。
若颜虽是觉得奇怪,动作却毫不停顿,顺手塞进了怀里,继续若无其事的跟着。心中的疑虑却不断地扩大,看向若烟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而前者却若有所觉的撇头扫了若颜一眼,随即就又神色淡然的直视前方。
若颜心头一滞,那眼神虽是只有一逝,却让若颜看得真切,那就绝不是友善的眼光,清冷,哀伤,幽怨,甚至还有一丝恨意,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若颜措不及防,为什么要用这种眼神看他?
回轩齐殿的路上又碰上几拨正在搜寻的侍卫,见了聿袭风只是行了礼,就爽快地直接往前奔去,丝毫没有怀疑聿袭风的样子,把若烟和若颜完全的当成了空气,叫若颜忍不住就要皱眉,但最终还是掩了表情,这警惕性也太差了,要不是已遇见那刺客,若颜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聿袭风,说是若颜的偏见也不为过,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让若颜直懊恼,却怎的都抑制不住。
还没进轩齐殿,就已看见前头人影攒动,走近一看各个面容严肃,来回巡视的侍卫步调整齐划一,透着股严正以待的劲,比路上碰上的不知好上几倍。
还没到门口就被人给拦了下来,待了解是送青竹回来的才进去通报,那聿袭风被盘问了也无怒意,倒叫若颜有些奇了。
不过片刻时间,向启轩和翌就急急的出来迎接。
若烟恭敬地行了礼便不再出声。
若颜见状知道改是自己表示点什么了,就上前一步,轻轻地唤道:“七皇子,主子。”
向启轩只是略微点了点头,便去对付聿袭风去了,倒是翌端着温和的笑容向若颜招招手,示意若颜过去:“没事就好。”
若颜依言默默走到翌身边,站定,也朝翌弯了弯嘴角。
“袭王竟亲自送青竹回来,叫启轩如何是好?”向启轩一开口就打起了官腔,翌也一脸正经,脸虽普通,那略带点内双的眼眸内却是掩不住的精光,全身的气势还真是兵部尚书才会有的。
不过聿袭风似乎不想这么绕来绕去,开门见山的说道:“看七皇子和翌尚书如此着急,本王能帮上忙也就帮了,不过本王今次来还有重要的事要与七皇子相商。”
“那随启轩进书房详谈可好?”向启轩应是早料到聿袭风此次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一片地波澜不惊。
“七皇子带路吧。”聿袭风点头同意,可这语气全然不似客人的样子,掩不住的嚣张。
轩齐殿。大厅
古代没有现代如此的高科技,就连现代最平常的东西拿到古代来也是无价之宝。
古代,“电”这个名词已经产生,却多认为电的现象是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东汉时期有一书关于静电的记载,其他中国对电没什么太多了解。
而这个时代虽不是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其落后程度却与中国古代相差无几。对电的认识也就不言而喻了。
就若颜所知,早在西元前6oo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利斯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而英文中的电(e1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
后来英国医生吉尔伯特发现用摩擦的方法还可以使不少别的物体如玻璃棒、硫磺、瓷、松香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把他们称为“电力”。
而后西方人都在不断探索试验,最有名就是富兰克林提出的电流的概念和费城实验。
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用风筝将&;quot;天电&;quot;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电的发现再配上爱迪生的发明,各种电器被广泛使用。
哪像现在——还用蜡烛照明,却意外的出奇的明亮而不晃眼。
若颜注视着其中一盏明灯如是想着。
大厅里很静,很适合若颜胡思乱想。
能让若颜胡思乱想的时候不多,但来到这里以后突然多了不少,原因无他。只因这里的人似乎很喜欢大眼瞪小眼或是无声胜有声。
握着若颜右手的手又紧了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