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山,请父亲孙达成和母亲到檀香山就养。孙达成无意远行,并在开始时也反对年幼的孙中山前往檀香山,但经不住孙中山再三请求,终于放行。杨太夫人携孙中山乘船到澳门,再由澳门搭乘英轮格兰诺克号前往檀岛。从此,开始踏上他一生事业之起点。
初到檀香山,孙眉希望幼弟能继承他的海外事业,命他在茄荷蕾埠商店做生意,协理店务,学习记账、珠算,并学习当地楷奈楷人的方言。由于孙中山在浩瀚海洋上,“始见轮船之奇,沦海之阔”,自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他对买卖生涯毫无兴趣。这时,哥哥孙眉见他有志于学,即送孙中山入盘罗河学校补习算术等科。从此,孙中山开始正式进入学校读书,品性改变,学习勤奋。
1879年9月下旬,13岁的孙中山在孙眉的资助下转入火奴鲁鲁(华侨称檀香山正埠)英国基督教公理会主办的意奥兰尼男子中学读书。
1882年9月,孙中山在意奥兰尼男子中学毕业,因考得英文法第二名而在毕业典礼上由夏威夷王架刺鸠亲自发给一本中国书籍作为奖品。这年孙中山17岁。
几个月后,孙眉又将弟弟送进了檀香山的最高学府——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奥阿厚学校就读,拟在这所学校毕业后,再往美国大学就读。但是,不久因为宗教信仰问题兄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孙眉深恐幼弟受洗基督教而遭双亲斥责,故命孙中山辍学回国,再治国学。1883年7月,孙中山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故乡翠亨村。
孙中山回到故乡不久,又和故乡好友陸皓东带领几个青年毁坏乡人所供奉之神像(把其手指折断),从此若出大祸,而遭乡人攻击,孙达成乃命孙中山去香港就学以避风头。孙眉得家书后便召孙中山前往檀香山避难;这是孙中山第二次到檀香山。
孙中山在檀香山居留几个月,1886年4月又回到故乡翠亨村了。母亲见他回来担心他在本村又生事端,就急忙把他送到广州,让他报考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校学医,翌年进入香港雅丽医院附设西医学院。在医校学医5年学习,他一面联络同学,鼓动救国。1892年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孙中山为了扩大革命舆论宣传,不断往来广州澳门之间。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孙中山认为建立革命组织、实施革命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与革命友人陸皓东、尤列、陈少白等于1893年在广州城南广雅书局南国的“抗风轩”开会提议成立革命机关,定名“兴汉会”其中斗争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
1894年,孙中山抱着“冀九重之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的希望,与陸皓东一起北上向李鸿章呈上万言书《上李鸿章书》然而此举失败,给孙中山造成极大震动,面对国势微弱,外强肆虐,他逐渐抛弃改良主义,投向革命。为了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活动,孙中山把全部医务事宜委托尹文楷医生负责。1894年10月,孙中山第三次到檀香山。
孙中山到檀香山后,即召集有志救国华人何宽、李昌、刘祥、黄华恢、刘寿、###、刘卓、曹彩、郑全、程蔚南、钟本贤、宋居仁、邓会南等20多人,在何宽的家里举行了“兴中会”成立大会。孙中山在会上讲了“兴中会”振兴中华的宗旨和九条章程,全体会员郑重填写入会盟书,并逐一宣誓:“倘有二心,神明鉴察!”根据章程,选孙中山为会长。“兴中会”成立一个月,即有数百人参加。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也深明其弟的志向,毅然卖掉牲畜捐助革命。在其带动下,很短时间,“兴中会”就收到捐款六千多美元。1895年1月,孙中山肩负着“兴中会”的历史使命,从檀香山回国组织武装起义。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以红楼为中心,设立兴中会总部,外称“乾亨行”。同年3月,孙中山等人开始筹划广州起义,并洽购进武器潜运至广州;革命党人以清明扫墓为名,陸续由香港到达广州。但胆大心细的陸皓东,有一次在广州长堤附近暗卸武器时,不幸被警方发觉,陸皓东被官方押解官府,武器被没收。孙中山此时被清政府列为叛逆之首犯,清吏侦骑四出悬赏缉拿孙中山。其中广东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衙门悬逃犯的告示:“孙文即逸仙,香山县东乡翠微人,额角不宽,年约29岁。花红银一千元。”香山知县即派兵到孙家抓人,清衙门官员将“翠亨村”误写成“翠微村”。据说是陸皓东被捕后,为不连累孙、陈两家人,而采取的权宣之计。大批官兵到达翠微村按户抓人时,全村根本没有性孙的。据村民说翠亨村才有性孙的,于是清吏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