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页)
(13)通“故”(gu)。故事、旧事、旧业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
(14)蛊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十八卦。
《杨吉德周易讲座》释义:折叠
蛊,以竞争定人才。原字皿中三虫,指百虫互相残杀后的生存者。再看周易《蛊》卦卦象,阴小之爻占居着初爻、四爻、五爻,分别为民、臣、君位。阴爻又为幼小之人,用“蛊”字应和卦象。就是要告诉年轻人要有残酷的竞争意识,优秀者才能继承父业,他区别于长子继承制。这是周文王为即将到来的周王时代制定官员任用纲领。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前为上一个时代,甲后为下一个时代。意思是:以竞争定人才,国家才能兴旺。有利于出去建功立业。旧的时代即将过去,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动词解释折叠
(1)诱惑;迷乱';demagogic'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墨子。非儒下》糜费产业,蛊惑士女。--南朝梁。刘勰《灭惑论》
(2)又如:蛊丧(惑乱丧失);蛊溺(惑乱沉迷);蛊伪(蛊惑诈伪);蛊诱(迷惑引诱)。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曰:‘巡抚佥都御史可立厥治行劳哉。赐汝朱提文蟒。汝(袁可立)嘉而毛帅骄愎不协,蛊于兵,满蒲昌城袭报用敢献功。’”
(3)用符咒之术毒害人'injuredangerouslybycharms'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后汉书。清何王庆传》
(4)又如: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道(指巫蛊咒诅之术)
(5)〈形〉通“痼”(gu)。疾病久治难愈'ic'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左传。宣公八年》
汉字蛊《康熙字典》记载折叠
《申集中》《虫字部》。蛊
《篇海》同蛊。(蛊)《唐韵》公戸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五切,音古。《说文》腹中虫也。《通志。六书略》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左传。昭元年》于文皿虫为蛊。《注》皿,器也,器受虫害者为蛊。《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史记。秦本纪》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又《左传。昭元年》谷之飞亦为蛊。《述异记》晋末,荆州久雨。粟化为蛊虫。又《说文》臬桀死之鬼亦为蛊。又蛊雕,兽名。《山海经》鹿吴之山有兽名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又《尔雅。释诂》蛊,疑也。《左传注》蛊,惑疾,心志惑乱之疾也。又卦名。《易》巽下艮上,蛊。《序卦传》蛊者,事也。又《集韵》古慕切,音顾。义同。又《正韵》以者切,音冶。媚也。又《集韵》音义与冶同。《后汉。马融传。广成颂》田开古蛊。《注》蛊与冶通。(蛊)考证:〔《尔雅。释诂》蛊,疑也。《左传注》蛊,惑疾,心志惑礼之疾也。〕谨照原文礼改乱。
历史记载折叠
蛊,病名。
1泛指由虫毒结聚折叠
络脉瘀滞而致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未完待续)
446 黑魔法 下蛊 2
2少腹热痛折叠
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3指房事过度成疾折叠
见《左传。昭公元年》:“晋候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蛊。”“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在《周易》,妇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4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折叠
《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详细介绍折叠
来历、分类和下蛊方法折叠
制蛊法:多于端午日制之,乘其阳气极盛时以制药,是以致人于病、死。又多用蛇、蛊、蜈蚣之属来制,一触便可杀生。
蛊之种类有十一种: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其余有些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