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裱糊打扫工作进行了整整一天,用掉了将近两担稻草,还有老陶家从南京带下来的订阅了一年的《新华日报》。《解放军画报》则动用了两年的。接着,天又黑了。吃过晚饭,洗了脚,老陶一家又上床睡觉了。他们紧贴着糊了画报的冰冷而潮湿的墙壁,感到踏实了许多。屋外,北风呼啸,起伏不平的墙壁上画报一鼓一吸的,发出沙啦啦的声音,犹如催眠曲一般。
9
至此,老陶一家在三余一队安顿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就不急不缓了。
他们从小墩口的代销店里买来几张芦席,把牛屋隔为三间。又在门框下方的泥墙上开了个小洞,从村上的农民家抱来一条小狗。小狗毛色黑白,白多黑少,取名叫小花。墙洞是供小花出入用的。园子东边的小河边架起了一块木板,按三余人的说法就是“码头”。老陶家人站在自家的码头上淘米洗菜、刷马桶。吃水则用一只塑料桶从河边拎取,倒入堂屋里的一只大水缸里。大水缸需要五六桶水才能装满。老陶家人在水缸里加入明矾,然后用一根专用的树棍搅拌,河水中的杂质于是随明矾沉淀到了缸底。大水缸每过一周清理一次。这是用水。烧饭,则仍然用从南京带来的煤炉(老陶家带下来的煤球还有两筐)。牛屋进门处的土灶被清除掉了。按老陶的计划,他们家将于明年动工盖新房子,届时将包括一间专门的锅屋,到时候再砌灶台不迟。
上厕所是一个问题。三余人一般是在园子里埋一口粪缸,三面用芦席或玉米秸扎一道半人高的篱笆,上厕所的时候便蹲在里面。粪缸前没有篱笆,无遮无拦,一面出恭一面可以向外面张望。男女老少都如此,寒暑或者半夜只要便急就来到此地。老陶家人去农民家串门的时候,常常会看见篱笆里面蹲着一个人,探出头来和自己打招呼。“吃过啦?”他们说。
小孩子不懂事,有时候会把屎拉在园子外面,因此而招致大人的责骂。老陶家人虽然渐渐地明白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对三余人这一习惯也有了充分的认识,但还是无法效仿。
老陶家的园子里也埋了一口粪缸,扎了一圈篱笆,但那是倒马桶用的,他们从不亲自来粪缸边大小便。晚上,每张床前的地上都放着一只痰盂,供起夜小解之用。早晨起来,或把痰盂里的小便直接倒入粪缸,或就近倒进马桶。大便则通通在马桶里。但提着马桶或端着痰盂走到外面,若是被村上的人看见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老陶家人的秘密最终还是被村上的人发现了。“他们家在屋里屙屎!”三余人说,觉得这样的行为很不卫生。
因此,老陶家的马桶放置得很隐蔽,在陶文江、陶冯氏房间的一角,前面还拉了一道布帘子。虽然,上马桶的人不易被前来串门的村民发现,但气味告之了一切。老陶家人在家里上马桶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的,就像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马桶也三日一倒,直到囤积了满满一桶。
借着这一话题,我想再罗嗦一下老陶家人的擦屁股纸。他们用染成粉红色或漂成白色的卫生纸擦屁股,在三余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三余人擦屁股用的是随手可取之物,比如一片树叶、一把稻草。严冬时节,没有树叶,他们就用土疙瘩擦屁股。孩子们更是百无禁忌,拉完了,把屁股一撅,啧啧啧唤来一条狗,肛门立刻被舔得干干净净。更小的小孩无法自己料理擦屁股的事,大人就用条把或鞋底在他们的胯下一抹,便算了事了。
一次小陶也撅起屁股,呼唤小花,被陶冯氏瞅见,不免怒斥一通。在老陶家人看来,这是极其不卫生的。可见,仅仅是在如何上厕所才是卫生的这样的事情上,老陶家人和三余人的分歧就很明显,甚至是无法调和的。
园子(1)
1
老陶一家在牛屋里住了不到一年,第二年秋天他们开始盖新屋。这件事已经筹划了很久,按老陶的话说,他们这是要打万年桩,因此马虎不得。但老陶家到底要盖一栋什么样的房子呢?
先说三余人的房子,一概是泥墙草顶的。砖头房子村上根本没有,只是去一里地外的小墩口才能看见几栋(代销店)。三余人的房子是土坯砌成的,制作土坯的方法又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挖松一块地面,灌上水,撒上麦眼稻壳、剪短的稻草,然后牵来一头牛,或者人脱了鞋赤脚下去踩踏。一面踩一面灌水。踩踏的时间越长越好,泥就越熟。这样的熟泥制作出的土坯不易开裂。
泥踩熟后用铁锨铲入一个木制的模具中,上面抹平,就是一块半成品的土坯了。在太阳下面晒干后,这些土坯就可以用作砌墙或者灶台了。农闲时节,三余人经常在家门